多新的说法,如司马光的孔门弟子说、胡寅的曾门弟子说,其他还有孟子说、
子思说、汉儒说,甚至有魏晋儒者作《孝经》之说。隋唐以前,人们遵信孔
子说和曾子说,其后遂无统一认识,各取所信。今日,除研究者外,人们无
需为此多费精力,知其为先秦儒者所作就足够了。
《孝经》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是先秦古籍。孔子门人子夏的弟子魏
文侯曾作过《孝经传》;此外《吕氏春秋》中的《孝行》、《察微》二篇均
引用过《孝经》里的句子。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蔡邕《明堂》引
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察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
儒家经典如五经之《易》、《尚书》、《春秋》等,在先秦均不称“经”,
只有《孝经》在书名内有“经”字。因此,《孝经》是儒典中称“经”最早
的一部。
《孝经》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
以阐述。依其内容,十八章大致可分为四部分。自《开宗明义章》至《庶人
章》为第一部分,共6章,对孝加以概括xìng论述,并分别对不同地位的人的
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这是全篇的宗旨所在,内容重要;自《三才章》
至《五刑章》为第二部分,共5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
会生活中的重要xìng。其中的《纪孝行章》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
义上的孝的解说;自《广至德章》至《广扬名章》为第三部分,共3章,是
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至德”、“要道”、“扬名”的引申和发挥。
因此,这一部分可视为《开宗明义章》的继续;自《谏争章》至《丧亲章》
为第四部分,共4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
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孝经》篇幅虽短,文字不满二千,但内容很丰富,也根深刻。后世言
孝之书,其旨很少有能超出《孝经》的。因此有必要对《孝经》的主要内容
做进一步的介绍。
《孝经》通篇谈孝,那么,《孝经》之孝是什么呢?“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三才章》),“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开宗明义章》)。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
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基石。
对于生活在家庭中的人来说,孝主要体现在事亲上,即对父母的奉养上。
那么怎样奉养才算孝呢?“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
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 (《纪孝行章》)。“生事
爱敬,死事哀戚” (《丧亲章》)。也就是要以爱敬之心奉养健在的父母,
要以哀戚诚敬之心祭奉亡故的父母。子有爱敬之心,则父母乐;子有哀戚诚
敬之心,则在天之灵安。这就是孝。
除了直接奉养父母以表爱敬之心外,作为个人,事亲者应具有怎样的修
养和品行呢?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是父母所给,不能损伤,即所
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开宗明义章》)。其
次,要立身行道,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用扬名天下后世、光耀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