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①

    春秋,齐师伐鲁,庄公将战,曹刿请从,公与之同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鼓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刿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是以败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

    ①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语出《尉缭子战威第四》。意思是,如我军士气饱满旺盛就力立即投入战斗,而一旦士气低落不振就迅速避敌退走。实,充足,饱满。夺,丧失,失去。

    逐战

    凡追奔逐北①,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②

    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辨士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③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④[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注释】

    ①凡追奔逐北:追击败逃的敌人。奔,逃亡。北,败走。

    ②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凡从奔勿息”。意思是,凡追击溃逃之敌,不要怠惰停顿下来。但敌人中途停止不走时,就考虑其是否另有yīn谋。

    ③径薄:一直逼近。径,直接,一直。薄,逼近,靠近。

    ④权道:临机应变之法。

    归战

    凡与敌相攻,若敌无故退归,必须审察,果力疲粮竭,可选轻锐蹑之。若是归师,则不可遏也。法曰:“归师勿遏。”①

    汉献帝建安三年,曹cāo围张绣于穰。刘表遣兵救之,绣yù安众守险,以绝军后。cāo军不得进,前后受敌,夜乃凿险[为地道]伪遁,伏兵以待。绣悉兵来追,cāo纵奇兵[步骑]夹攻,大败之。谓荀曰:“虏遏我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注释】

    ①归师勿遏: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对于退归本国的敌人,不要轻率拦击。

    不战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①

    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难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一战败之。

    【注释】

    ①不战在我: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夫不战者,在我。”意思是,不与敌决战是因为我方尚未具备决胜的条件。

    必战

    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yù老我师,当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