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毋庸置疑,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之一,他东征西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大清帝国。默多克也是凭借着不断的兼并建立了一个媒体帝国。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也是两人之间的相似命运,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们都遭遇了巨大的难题。

    1675年,只有22岁的康熙帝亲临太和殿,参照汉族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初为皇太子。

    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对众皇子的教育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太子幼小时候,康熙帝就开始亲自为他授课。太子稍长,康熙帝向他传授治国之道,又传授经史,并带他外出视察。

    1696年至1697年间,康熙帝三次亲征葛尔丹,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22岁的皇太子胤初坐镇京师处理朝政。由于皇太子恪尽职守,康熙帝非常满意。这个时期,皇太子已经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帝开始在实践中锻炼他,对他充分信任,寄予莫大希望。

    康熙的宠爱,养成了胤初过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这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1708年9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时年仅8岁。胤初对十八皇弟之死,毫无弟兄友爱之情,康熙帝对此非常不满。胤初受到康熙帝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帏幄,扒裂缝隙,鬼头鬼脑地向里窥视,不知意欲何为。这些举动使康熙帝日夜戒备,不得安宁。胤礽平时对臣民百姓,稍有不从便任意殴打,其侍从肆意敲诈勒索,仗势欺人,也激起公愤。康熙帝对胤初的行径无比气愤,特令随行文武官员齐集塞外行宫,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历数其罪状:“胤初不听教诲,目无法度,朕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

    从1675年被立为太子到1708年被废,胤礽做了33年的太子,而此时的康熙还如此健康,能征善战。试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胤礽如何能够忍受帝国最高权位33年的诱惑,而且这种诱惑还不知何时能够变为现实。

    说了这么多关于康熙与太子胤初之间的事情,其实就想表达一种猜测:作为新闻集团太子的拉克兰,很可能也是因为父亲长期把持“朝政”

    而无法出人头地,最终与自己的父亲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才引发了辞职风波。电视新闻评论人罗森·布朗曾经告诉道琼斯新闻社:“也许拉克兰跟他父亲吵了一架,然后他父亲说,你被解雇了。有这样一个父亲肯定不容易。”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真正的事实是:默多克确实是一个的“统治者”。正是这种,才引发了“皇帝”与“太子”之争。

    “鲁伯特为所欲为,对自己想介入的事绝对事必躬亲。”一位默多克多年的老部下说,“他一向如此。尽管年龄渐长,但其行事风格未变。”

    拉克兰的办公室紧挨着老默多克,据与其关系密切的知情人透露,拉克兰多次表示对父亲的不满,其离职的原因也要部分地归于默多克的统治。

    理论上,新闻集团的许多分支机构,如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报纸,以及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都要向副首席运营官拉克兰报告,但这只是个被架空的头衔:公司旗下的管理者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他们不需要也不想要过多的干涉。唯一的特例是《纽约邮报》,拉克兰亲自担任出版人。虽然该报发行量大增,但由于大幅削价一直亏损。

    父子两人最激烈的摩擦集中在新闻集团的35个电视台上,这块业务是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包括了旗舰产业美国福克斯电视集团。拉克兰很快发现,这些业务的管理者都是与父亲私交甚密的心腹,拉克兰根本无法插手。

    拉克兰曾向好友表示,过去的两年中,父亲不停地干预和破坏他的决定,两人有过严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