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将这份报纸改头换面,成为一份蓝领报纸,以醒目的标题吸引读者,如1977年的“停电专号”。1977年,纽约的夏天漫长而炎热,但对默多克和他的新主编斯蒂夫·邓利维来说却是求之不得。7月13日上午,纽约市的供电中断,前后持续了24小时,有人趁火打劫和纵火。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市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纽约邮报》抓住这一事件大做文章。15日,《纽约邮报》便刊出“停电专号”,用纽约人从未见过的特大字号标题赫然写道:“恐怖的24小时。”一张插页上的图片说明写道:“一座荒废的都市。”《纽约邮报》并未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不过是重复其他两家报纸报道过的内容罢了,区别在于它耸人听闻的夸张手法。结果,《纽约邮报》那天的销量较平常多了75万份。
《纽约邮报》的另一大制胜法宝是在罪案新闻上兴风作浪。1976年7月29日,一个18岁的姑娘坐在房前的汽车里被人开枪打死,另一名女孩也受伤了。1977年3月,这个杀人狂又枪杀了2人,打伤3人。警察称此人为“萨姆小子”。4月份,杀手又打死了两人并在两具尸体旁边留下了一张签有“萨姆小子”的字条。
《每日新闻》比《纽约邮报》更早地知道并利用了这个新闻的潜在价值。《每日新闻》杰出的专栏作家吉米·布雷斯林开始给“萨姆小子”写公开信,并在他的专栏里刊登了一封据称是杀手自己的回信。这种做法当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默多克决心迎头赶上,任命邓利维负责报道这个案件。
《纽约邮报》以“持枪者给寻找莎姆小子带来线索”为标题开始了对此案的追踪报道,默多克坚决要求,每天必须有新的报道角度。8月4日,《纽约邮报》没有任何证据地宣称,纽约的黑手党头目宣布“萨姆小子”必须抓住,他们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追捕他。
8月10日晚上,一个名叫戴维·伯科威茨的男子被拘捕,警方认定他就是“莎姆之子”。8月ii日上午,印着“抓住了”大字标题的《纽约邮报》卖了100万份。8月15日,《纽约邮报》又刊出了当年最令人难忘的头版:“‘莎姆小子’骇人听闻的信件:我是怎样成为杀人狂的——戴维,伯科威茨。”标题的下面及报纸的中间版面上登载了伯科威茨1972年写给一个年轻女子的信,根本没有提过他成为杀人狂的经历。
几个月后,默多克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我是怎样成为杀人狂的”那个标题“不准确,是错误的”,为此他应负责任。
默多克接管报纸后,《纽约邮报》渐渐变得煽情,犯罪和色情新闻增多,体育报道也扩大了,以劳工阶层为主要读者,报纸的发行量节节上升,一年后就由原来的40万份增加到100万份。但由于忽略了广告经营和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报纸发行量的扩大并未带来利润,亏损依旧。到1982年,《纽约邮报》还仅仅拥有纽约报纸6的广告业务,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时报》和《每日新闻》则分别占56和38。
据说到1988年默多克被迫将报纸转卖时,共亏了15亿美元。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美国公司在1983年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纽约邮报》即使是赔钱也是值得的,因为它标志着默多克在纽约这样一个城市里成功地拥有自己的报纸,这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1988年,在拥有这份报纸长达12年之久后,默多克在政府的压力下被迫卖出《纽约邮报》。这次出售比他任何一次生意场上的交易都痛苦。
“在此之前,我们从来都没有在一个我们生活的城市没有我们自己的报纸。”安娜后来说。默多克钟情于这份报纸,是因为这是他在美国所买的第一笔重要的资产,因为它使他进入美国的政治生活,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它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