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美国两大首富之一,但是他生活极为节约,吝啬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待人也粗暴无礼。总之,在60年代,他代表最恶劣的资本家的形象。他本人绝非慈善家,也不相信社会平等和改良,与卡耐基、洛克菲勒等人完全不一样。据说他成立基金会是由于不知道如何处置他的财产。基金会真正正常地运作是他于1978年去世之后,现在成为了对美国和全球的改良与和平事业最大的资助者之一。

    基金会的董事是麦氏夫fù与其子罗德里克(J. Roderick MacArthur),董事长兼会长、副会长以及总顾问都是公司的合伙人和高级职员。麦氏本人1978年去世,没有留下任何对基金会的指示。在他死后一段时期,基金会内部矛盾重重,罗德里克和其他几位董事意见不同,他认为基金会应该起破冰船的作用,作为政府的“社会良心”引导政府,因此其主要资助对象首先应该是处于探索中的天才。例如爱因斯坦不能先提出一个要发现相对论的项目申请才得到资助。他还认为这符合老麦克阿瑟重视个人创造力,轻视官僚组织的一贯精神。对基金会的运作和组织,他也与其他成员看法不同,所以处境孤立。经过激烈的内部斗争,董事会扩大,新的成员多数为罗德里克请来的自由派倾向的教育家、科学家,其中有前芝加哥大学校长、麻省理工学院名誉院长、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罗德里克的意见得到一定支持,但是内部斗争仍然不断。由于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基金会采取一种独特的组织方式:成立若干小组,各由一名董事领导,自己决定资助对象。就在其捐资方向不确定的同时,基金会的财产却迅速增加,规模日益扩大。由于税法规定了每年必须捐出的最低数,基金会在最初几年中往往对单一对象给予大笔资助。例如1982年在一位董事建议下,捐款1500万美元建立一家新的世界环境和资源研究所;1983年在另一位董事建议下,捐款2000万美元,资助把基因工程的成果用于寄生虫病的研究项目。

    罗德里克本人一直坚持基金会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致力于社会改良,为政府所不能为,诸如公民权利、环境保护以及反对当时里根政府的中美洲政策等问题,他都站在进步的一边。但是,一方面,他所处的时代是美国社会倾向于保守的时期,另一方面他既理想主义又刚愎自用,与董事会所有成员都不和,因此他的主张并不能在基金会中贯彻。他还曾向法院控告其他董事会成员滥用资金,中饱私囊,控告虽未能成功,却使基金会的工作在不断争吵中有所改进。1984年5月,董事会决定以3.84亿美元卖掉保险公司,这样,与很多基金会一样,麦克阿瑟的资金也开始分散不再集中在一家。这样也除去了罗德里克对基金会的一项指责。富有戏剧xìng的是,罗德里克于当年12月因癌症去世。在此以后,麦克阿瑟基金会内部尖锐的冲突逐渐平息,而且实际上罗德里克的思想还是留下了烙印,加上其雄厚的资财,并吸收了一些有经验的顾问,例如前福特基金会的会长邦迪和卡耐基基金会会长汉堡等人。基金会在20世纪最后的十几年中成为颇为重要的基金会之一。从1984年起,其资产一直名列美国大基金会的前列。1998年底的资产为4168672亿美元强,当年捐赠数为123517亿美元多。从1978至1998年的20年中总捐赠数达10亿美元。

    老麦克阿瑟本人虽然不是慈善家,但是成立基金会就得有宗旨,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宗旨笼统地定为:“帮助团体和个人促进人类生存条件的持久改善。”宗旨在后来的工作中又逐步具体化:“谋求发展健康的个人和有效率的社区,各国和国际的和平,对生育作负责任的选择,实现足以支撑健康的人类社会的全球环境。”与其他大基金会一样,麦克阿瑟基金会在实践中有两大领域:一是国内改良,二是国际和平和全球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