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的思想还是行的通的。
而残明朝廷之中则有人开始唉声叹气了,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自艾自怨,而是真的为朝廷的命运前途担忧。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不久之后,陆家军就要打到巴蜀明政权的京都成都来了,到那时只怕曾经的命运会再一次重演,而到时候又能往哪里逃呢?
有人建议调回俞大猷部助阵,但朱厚熜都没听旁人建议就给回绝了。他明白其实西凉兵马蠢蠢欲动,而夏大德现在化名吐洪伊.乌梁海,其实虽为一国之君但他也有难处。按兵不动是现在最好的选择,因为夏大德本意上是想把巴蜀给陆炳的,让他陆炳完成新国的大一统,继承大明的一切,毕竟陆炳把西凉让给了夏大德,这才有了夏大德这一届莽夫的今天。
至于日后,兄弟二人若想合力打下鞑靼或者开辟新的地方,再怎么分那就没有心理负担了。在朱厚熜看来,陆炳和夏大德都是奇葩,虽然残明不承认他们的政权,但他们毕竟已经君临天下,不论名还是实都是皇帝,身为皇帝者竟然如此意气用事,讲什么哥们义气,这真是可笑。但就是这种可笑,反倒是要了大明的命,这反倒成了更大的笑话。两个人用兵出奇,正主合,奇取胜,他们真是另辟蹊径的成功典范。
不过夏大德的难处在于国家虽为皇帝的家天下,却也不能光为一人考虑。这般做法兄弟义气是足够了,但国家却受损了。西凉陈兵与巴蜀边境所需军费很高,这些谁来负担,就为了帝王的义气就要附加于民?只怕民众也会不答应的,而西凉这几年发展的很好,已经成了东西方的枢纽国家,说明西凉的大臣也很聪明尽责。夏大德这般做只怕朝中的意见也小不了,如此一来俞大猷就更不能撤了,只怕这是压垮夏大德撑住压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撤尚且还可以让夏大德借机只做陈兵状,用以牵扯大明的兵力,就等于帮助了陆炳。可是一旦撤了,巴蜀势必如同一块肥肉一般诱惑着西凉,西凉这头饿狼到时候肯定眼馋,不啃一口都难。别说夏大德会心痒难耐,就算西凉的大臣将领们也会擅作主张,主动进攻大明的。到时候,出了兵见了血,再不要这里白手送给新国,夏大德纵然有此意,但满族也会造反不应。虽然他们兄弟之间可能会因为土地反目,但最终却会令大明双线受敌,加速灭亡,这是朱厚熜所不想看到的。(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