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东线大陆战场。在那里,尤其是曼施坦因的第聂伯河战线上,真正的危机正在降临。
勃列日涅夫与官僚政治
所谓革命,最初的发起者多数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理想。而在革命成功后,光凭理想是无法治理国家的。于是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来执行实现理想的具体事务。这个集团的很多成员未必有什么信仰,更多是“出门做官为了吃穿”的现实主义者。权力高度集中之下,他们容易腐败、容易动摇,甚至可能变质。
革命家斯大林,是苏联官僚集团的缔造者,也有一套简单实用的办法来维持这个集团的活力。那就是无止尽的施加压力、清洗和换血。但官僚们毕竟不是韭菜,而是活生生的人。长期紧绷的政治斗争,使他们身心疲惫,甚至时刻处于恐惧当中,渴望更轻松的生活。
“人间上帝”终有一死。斯大林撒手后,得到解放的官僚不希望再出现一个过于强势的“当家人”,甚至连半官僚化的赫鲁晓夫都不合格。于是,能力平庸但xìng格较好的勃列日涅夫,登上了苏联最高领袖的宝座。
勃列日涅夫是个典型的苏联技术官僚:没有信仰、喜欢享受、好大喜功、人不太坏。他从政的最高理想,就是维持现状。但在他和他的同僚们逐渐老朽甚至死亡的过程中,连维持都变得越来越困难。
随之而来,则是新一代的年轻技术官僚,戈尔巴乔夫。官僚体系内爬上来的他,未必有什么特别的智慧,经验和经历又比不上老jiān巨猾的前辈们。年轻的资本令他野心勃勃,偏偏又把尔虞我诈的现实当成了童话世界。
斯大林时代,苏联领袖可以和第一流的西方政治家较量,甚至更胜一筹;演变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选战中滚打上来的西方政客,却可以把他玩弄于鼓掌之间。
官僚也是普通人,不是超人,也不都是坏蛋。他们普遍存在于这个世界,维持着现代国家的运作,自然有着巨大的合理xìng。但当社会的一切都由官僚来决定后,衰败将不可避免。儒学官僚集团对中国千年统治的结果,以及苏联的由盛而衰,都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1943 年的夏天美丽如画。鲜绿色的草从,野花盛开。平静的原野会被喧嚣的暴雨时不时打搅一下;但树林里躲藏着坦克,原野上挖出了战壕。巨响伴着浓烟腾出、烈焰蔓延。瞬间的铁火洗礼后,美丽的草原上就布满了形形色色奇形怪
隐藏在小树林内的伊个德军指挥所。除了通讯设备外,他们还拥有一台打字机
状的巨型钢甲残骸,绿草野花间横卧着死人的躯体,喷溅上了鲜红的血和内脏。
夏去秋来。天空辽阔而明朗,秋风和煦。绿草却被烧成了黑色、果树被砍到、路边倒卧着肿胀的死牲畜、挖开的死人坑里堆满了腐烂的ròu块、恶臭弥漫。德国人的专用枕木破坏车,在铁道中一边前进一边把身后的枕木切断。铁轨、路基、桥梁也被zhà毁。失败的一方和胜利的一方同样闹哄哄且急匆匆地蜂拥而过,奔向新的厮杀场。行军的步伐和车辆的轰鸣将大地震的微微颤抖。而当这一切都远去后,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废墟,在自然的怀抱中死一般的沉寂。
1943 年的夏秋之际就这样匆匆而去了。一个苏联作家描绘道:1943 年:深夜、深秋、深的战争。人们不再那么惊慌,也不再那么亢奋,逐渐习惯了与死亡相伴的生活。但战争的进程却不怎
4 决战第聂伯河91
么受大众情绪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铁一般的发展着。
一、新的态势与新的计划
1 、上阶段的损失
从夏至秋的3 个月间,除了东线北段稍微稳定一些外,德国人几乎在所有方向败退。前面已经对这一过程有了详细介绍,但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