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前一直处于贵族社会,个人主义得以发展下去,因此只能从西方来找寻一丝灵感。
个人主义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我的怀疑却只肯定了我的存在,其他的还要‘普遍怀疑’)
黑格尔说:“人是从虚无来到世界的存在,意识于是成为‘自为’的存在。”
今天,西方在‘存在论’上最高的阐述来自胡塞尔(1859--1938)和海德格尔(1889--1976)。他们师徒的学说略有不同,而且都非常复杂,但主体差不多。
胡塞尔认为世界是现象(与无相近),只有‘自我’是真实的,一切要“先验自我”。
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便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他认为只有‘自我’是‘此在’。
这样就可以看出王弼的“以无为本”是开启中国人生观的大讨论。这也是清谈的大背景。哲人说过,并非清谈误国,而是空谈误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探讨社会的一个理想时期,而两晋南北朝是人们探讨人生个性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和西方文明也几乎相对应出现,这都是由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就像今天,中国和美国都在大讨论“医保”。放在那个还没病死先饿死的年代,是不可能讨论的。
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是社会观哲学的百花齐放。几乎不涉及人性的研究。魏晋的玄学是人性哲学的百家齐放。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主人公到了扬州,本书进入魏晋玄学的深水区,玄学是本书要叙述的重中之重。笔者早已有一个基本观点,但才疏学浅,有心无力,迷茫痛苦。一个月来只在翻阅众多名家书籍,寻求突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