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把人当作一个集体看待。

    比如道家是因循变化,审时度势。其实老子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却是他们道家心理的真是写照。“绝智弃辩,民利百倍”,就不把人当人看,只关心人的社会性,只关心社会治理。

    儒家探讨个人服从社会发展,君子是其对个人的最高要求。君子就是完全服从社会要求的人。

    墨家和儒家相近,最大的区别在于,儒家只是“知趣相投”,没有组织;但是墨家的组织太严密。墨家有首领(巨子),信徒无论在哪个国家当官,也还要听从巨子的,还要给组织供奉资金。儒家对社会规律讲究七分顺从,三分铸造;墨家则相反。简直就是一个黑社会。所以它在秦以后漫长的统治时期无法生存。

    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是社会观哲学的百花齐放。几乎不涉及人性的研究。也因此《庄子》对人性的研究游离于百家之外。在春秋战国不被人重视,也没有被划归到某一家学说中。

    而进入魏晋以后,庄园经济获得巨大成功,使庄园主的财富增长异常之快,富裕的庄园主巨量增加,形成了一个阶级。而且他们还是社会的主导阶级。

    而他们既有能力又有时间享受生活,儒家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繁杂的礼教使他们忍受不了。阮籍的名言:“礼岂为我辈设也!”这一时期出现了对“个人”的研究,不再限于认知社会规律,而要探索人的本性。不再研究个人如何适应和利用社会,而研究方向改为个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

    庄园主阶级探索人性,既要保身,又要做现实的强者。

    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是社会观哲学的百花齐放。几乎不涉及人性的研究。魏晋的玄学是人性哲学的百家齐放。

    《庄子》庄周“自然一体”,认为理想的“至人”应“恬于生而静于死”。《庄子》成为玄学的核心书籍。

    《庄子》在魏晋以前并不出名,游离于百家之外。只因为文采高超被尊为四大散文之一。大家都是穷光蛋,填饱肚子要紧,自由往后靠吧。当庄园经济昌盛,出现士族阶级,《庄子》才能大放异彩。

    玄学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在玄学思想中《庄子》是核心,探讨人生观如何适应和利用《老子》所说的‘道’。

    虽然《道德经》c《周易》和《庄子》并称玄学三经,大的玄学家更尊崇庄子。如王弼只认可老子的‘道’(自然),否定老子的“德”,更否定老子小国寡民的核心思想。

    玄学的主流世界观是王弼的“以无为本”。我们不能对“以无为本”顾名思义。以无为本’实为中国古典自由主义开天辟地!

    以无为本,这是自由主义(西方叫个人主义)的开创性学说。大千世界是无的,那什么是“有的”?!

    对!只有你我是“有的”,只有‘自我’是有。

    玄学家的着眼点不再是社会,而是个体(自我),这是个人主义的起源。

    早期个人主义只是把‘人’从世界中突出出来。个人主义者虽然推崇“自我”才是有的,可是玄学家们还没有清晰的推导出来,只停留在‘以无为本’上。这时西方哲学的主流是新柏拉图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提诺的‘一生万物’,将来还要‘万物归一’。很多人解释他的一(the一ne)其实就是零。西方哲学也是到了启蒙运动之后才开始进入深入的研究。

    “以无为本”开启了东方的“存在论”的研究。“存在论”是西方康德所谓的第一哲学的一个主要课题。

    我们不要戴着儒学眼镜去评价它,只作一个简单的了解。

    由于我国的贵族社会和快就瓦解了,玄学(个人主义)虽然被儒释道所吸收,但却没有发展下去。西方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