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无”等极其简单的问题。
(2)提问不能关注所有的学生,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要么让举手的同学回答,要么故意让不举手或者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回答,更有甚者是教师先叫起一个同学然后再提问题。提问以教师为中心,有的教师经常自问自答,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时,干脆提供正确答案,给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普遍不足。这种喧宾夺主、越俎代庖的做法使学生无法进行充分地思考和讨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提示、探究、转引、转问、反问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
(3)提问没有一定的坡度。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合理设计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前后彼此关联的一个个问题,逐步引导,层层深人,达到提问的目的和效果。
(4)提问数量偏多。问题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如果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缺乏挑战性、创新性,学生对答如流,这样的问题提再多,学生的思维也难有更高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对要提出的问题反复推敲,舍弃假问题,做到少而精。提问应以能真正触发学生思考,反映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性问题为 。
课堂提问所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教学观念,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足,缺乏科学提问的理念和意识,大部分提问仅停留在11试基础知识或维持课堂纪律方面。
2.运用提问技能的方法与技巧。
某教师在上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临近 下课5分钟时,教师突然提问,请李四同学回答:“1.构成细胞膜的主要化学 成分是什么?”李四一愣,还没想好,教师就代之回答了:“脂质和蛋白质。”请王五同学回答:“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王五刚站起来不到一秒, 大概可能没有听清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就发话了:“为了节省时间,请大家
一起回答。”
【反思8】类似这样的教学场景,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这里其实涉及提问的时机和技巧问题。
选择好的提问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地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内容的过渡处提问,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 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综上所述,较佳的提问时机有:当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本例中的教师在 下课前的教学小结时提问,并不适时。
问题要先提后问。这里指的是先提出问题,而不是先叫学生。有的教师先叫学生名字,然后再提问题,这样其他同学就会觉得反正与己不相干而不去思考,对被叫者也是一个“突然袭击”,容易“卡壳”。又如有些教师往往按照学生的座次依次发问,或者依照点名册上的名次号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体学生,但其等同于先提名后发问的迁。
问题要表述清晰。发问应简明易懂,只说一遍,尽量不重复,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意思,教师可用更明白的话把问题重复一遍。
问题要适当停顿。教师发问后,要稍作停顿,留给全班同学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可为了节约时间,问题提出后立即叫学生回答。否则容易使被点名者思维混乱,如临大敌,手足无措,而其他学生则觉得与己无关而袖手旁观,这样就达不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运用提问技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