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是刑部尚书张大人长子张浚的好友,言语间说,识得忠国公是在今年三四月间,却是在益州。”上官元目露凶光,“本官不才,想问问忠国公,您热孝在身,应在长安守孝三年,怎么孝期才过几月,人却身在益州?”

    不知此事的,俱都惊讶。须知大唐以孝治国,如此目无法纪,哪里可以入朝为官?

    萧铭瑄大咧咧站着,笑道:“丞相所言不虚,我的确是三四月间,在益州识得金兄,倒是个妙人。”萧明瑄的爽快承认,让上官元一愣。

    本来他们商议好的,若萧铭瑄不认,便让那个书生上来作证。但萧铭瑄既然认了,自然更好。

    唯独李迅觉察出不对,他见明皇面上殊无异色,忙暗骂自己怎么一时糊涂,只怕是明皇准了他陪同李幼玮出游。李幼玮什么性子,他还是略知一二的。

    既然明白此节,李迅抢先开口道:“忠国公年少,袭此重爵,又是因着先父病故,想来长安的确憋闷,一时难忍出京游玩。儿臣斗胆为忠国公求情,请父皇开恩。”

    李迅以退为进,明着求情,实际贬低萧铭瑄年少不知轻重,罔顾伦常,用心歹毒。

    明皇见时机到了,故作生气,“阿铭,你看你,朕就说合该下旨,偏生你不听,如今不是被误会了?还不从实告知百官?”

    萧铭瑄笑道:“遵旨。”

    萧铭瑄微微侧身,朗声道:“父亲病故,我身有公务,未能及时赶回,是为此生遗憾。可父亲临去前,留下手书,言道今生憾事,是不曾去过巴蜀,希望我能代他而行。此事早已禀报陛下,陛下见过手书,便同意我赶着孝期内,替父亲完成夙愿。当时陛下说要下道圣旨,只是我实在不愿因着私事劳师动众,如今想来是欠了思量。”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让明皇着实高兴。他掩须笑道:“各位爱卿都误会了,阿铭这孩子是替阿远完成夙愿,得了朕的口谕,允他带着幼玮一起出京的。”

    明皇说罢却转了口风,虎目瞪着,“但昨日幼玮跟朕说,你们从河南道回来,景象凄惨,让她噩梦做了月余。朕问你,河南道究竟情况如何?”

    李迅心下一凉,这才明白着了萧铭瑄的道。那杨国明做得那些好事,只怕是瞒不住。耳中果然听萧铭瑄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为的也是河南道的黎民百姓。”

    “臣从水路转陆路,一路到达临淄博山郡王府。臣与郡王殿下自幼相交,兕子和郡王兄妹情深,自然是要去看望的。然而宴席间殿下沉闷饮酒,微臣几经询问,才得知殿下是因着去年水灾一事。殿下说完,臣犹不信,谁知一路回来,才知殿下所言半分不假。”

    “陛下,臣参河南道汴州节度使杨国明,私吞银钱,延误工期。更在大灾之后,克扣百姓救命粮,致使汴州民变。杨国明以精兵镇压屠杀,汴州附近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更谎报疫情,哄骗陛下。郡王几经上奏,都没见回音,想必是被克扣下了奏折,不能直达上听。”

    萧铭瑄从袖口中取出厚厚的奏折,双手递上,朗声道:“兕子噩梦连连,乃是因着我大唐如今盛世,汴州去长安亦不算远,竟然出现如此祸端。若以此粉饰太平,何以面对天下?她一个女子都有此等见识,臣乃大唐国公,亦不敢在后。”

    卢有邻小跑着呈上奏折,明皇板着脸一页页看过。他昨日既然起疑,先问的便是不良帅袁玄洪。彻查河南道的密旨也连夜发出,让明皇稍微放心。

    “国公乃武将,何时管起吏治民生?何况先前太子殿下质疑,御史台和吏部也派遣官员前往汴州查明真相,不过是刁民谎言。”上官元道:“忠国公年少,眼里见不得这些腌臜事,一时蒙蔽也是情有可原。但也别再因此事烦恼陛下了。”

    “我既为大唐臣子,便应为陛下耳目,探查天下。”萧铭瑄斜眼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