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言见到老范一脸要被气炸的样子,偷偷笑着,等等还有更气的呢。
“纵观上下几千年,朝代更迭,皆是国不将国,乱象四起,而无圣主。倘若按照天理三纲,纣王昏庸无道,周不该取而代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该亡国?”
“这个……这个……”
赵汝愚眯缝着眼,缓缓道:“伯言所举例子,皆是昏庸之君,天理难容,自然派圣人取而代之,此举也是在天理之下罢了。”
李伯言看了眼赵汝愚,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赵汝愚避而不谈三纲五常,直接用天理说事,避重就轻,反倒说出了一些李伯言不能反驳的话来。
就像佛学讲究的善恶有报。你说胡扯吧,恶人总有死的一天,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说灵验吧,多少恶人无疾而终?所以赵汝愚这么说,让李伯言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这样啊,不知道天理会不会落在官家身上。”
“……”
“……”
范念德心说,这小子咋这么坏呢。什么好事坏事,都往官家身上扯,这不是找死的嘛。
李伯言见两人不吭声了,便笑道:“既然两位还坚信所谓的天理,那晚生还有一问。”
“伯言啊,涉及官家的,就别乱问了。难免惹口舌之祸。”
“好,我要说的是永州的一桩怪事。吾家的一处庄子上,有位善于养猪的屠户,所有猪崽,皆以篱笆圈之。屠户姓郑,总爱与晚生谈论养猪之道,然而晚生往往不知其在说什么,便总是对其说,我只顾吃肉,养猪是你的职责。屠户的养猪之道,确实有一套,不过总有猪想要跑出这个圈子。一日,屠户做梦,圈中之猪,托梦给他,说是要跑出去,屠户不许,制止道,汝等只需长膘长肉,待到膘肥体壮,成为主家盘中之食。猪不服,不断抗争,说道,吾若不醒,汝尽管吃便可,但是吾以觉醒,汝安能阻止哉?屠户骂道,猪者,就是该让人吃的。试问二公,假使我等皆为猪,该如何办?就该困于圈中,等待宰割吗?”
范念德皱眉,心想这小子会不会又使诈,便道:“猪便是猪,如何通人言?伯言此话荒唐!”
“那么试问范公,理学所言存天理,灭人欲,何其不荒唐!如今天子就是是主家,晦翁、赵相公等诸公,就像是屠户,有这样那样的治国治民之道,现在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这何尝不是将黎民百姓当做猪狗畜生养?猪狗不能通人语,那么大宋的百姓呢?难道为了所谓的天理,灭绝七情六欲,遵诸公所言的三纲五常,就像是圈中猪狗一般,就不荒唐?就不可笑?”
李伯言言之咄咄,到了最后几乎就像是咆哮一般,吓得范念德跟赵汝愚脸色苍白。
“伯言,你这话过了。所谓灭人欲,也不是指七情六欲,而是……而是……过度的私语、贪欲和**。”
“那身为愚民,是否就像是圈中的猪一样,只需劳作,不得离圈呢?此话,屠夫可说,所谓儒生,可说吗?您让大宋千千万万的百姓,认同这样的学问吗?”
赵汝愚跟范念德都不做声了。他们何曾考虑过这些,身为理学大家,他们注重自身修养,上能忠君报国,下能安民。至于这个安民的方式,是不是就像李伯言所说的,养猪呢?
“万类霜天竞自由。天下没有永远的主子,没有永远的屠户,更加不可能有永远像猪一样苟活的黎民!但凡民智一开,诸公觉得这套养猪教化之道,还可行吗?”
“理学谈气、谈理,而不知物即是物,思维规律就是思维规律,为何要谈气,谈理?此谓之玄。三纲五常,纵观朝代更迭,本身便有局限,此谓之假。满篇仁义道德,却无半点惠民、治国安邦之学,此谓之空。古有管仲商鞅,近有魏征房玄龄,此等先贤,皆以如何正己身,顾民苦为治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