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敏在与国外企业合作时说:“如果过去说与狼共舞,我想现在应该改一句话:与狼共生共赢!大
家如果共同提高,都会有市场份额,都会取得发展。所以我认为如果不实施全面国际化战略,你没有道路
可走。如要实施,你就要潜下心来改造你自己,提高你自己,这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如果再想有一次
大的市场空间,没这个机会了,也没这种可能了。”
在当前我国商界竞争甚于合作的氛围中,如果企业能够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找到达成多赢局面的可行
途径,那么就能获得更大的共生共存的“集群”发展的可能。在这方面,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所形
成的产业集群现象,就是这种竞合发展模式的最好说明。在这些出现产品集群的地区,往往存在着许多相
互关联、相互支撑的规模不一的企业,它们密集分布于相应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环节上,相互之间形成了
多重、多样的超稳定关系结构。正是在这种产业集群的结构环境中,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相互联系密
切,学习模仿与创新改进的速度极快,具备了很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能力,结果表现出了相对于其它
地区更强的整体经营优势。
先难后易
海尔认为,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海尔创造世界名牌过程当中所必经的风险,是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当
中的风险,经历了这个挑战自我的风险,海尔就通过了新的磨炼和考验,变得更加成熟;但是不到美国设
厂的风险是一种必死无疑的风险,意味着企业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长大。
海尔的国际化之路,一反“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没有先从容易的市场撕开口子,而是“城市包围
农村”,以“先难后易”的战略出口到国外发达国家市场,从最难突破的欧洲、美国市场起步,在国外最
讲究、最挑剔的市场中锻造自己,大幅度提升企业各方面的素质,迅速确立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占领国
际制高点,以高屋建瓴之势出口到其他国家,通过出口开创海尔国际市场知名度,达到“出口创牌”的战
略目的;在亚洲邻国建立生产基地,掌握国际经营经验,然后到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办厂,实施美国、
欧洲的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上世纪80 年代,国内商品经济还处于卖方市场,冰箱供不应求。海尔并没有像许多国内企业那样引
进日本等发达国家淘汰了的技术,而是拜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为师,引进了利勃海尔家电生产的先进技术与
经验,高起点地开始了创业历程。在大家还沉醉在国内市场的“繁荣”时,海尔已经开始积极地走出国门
了。
1990 年,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地位后,海尔集团就提出了“3个1/3”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即“国
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生产海外销售1/3”。张瑞敏认为,世界知名品牌绚烂
多彩,其立足之本就是“质量、质量、还是质量!”
1991 年,海尔出口到美国的第一批小冰箱是246 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