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蜀、吴两国,但司马家族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解读】

    《三国演义》全书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格斗风云,反映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巨变,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作者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胸怀大义;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关羽的“威猛刚毅”“义薄云天”;刘备的“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等等。

    宋[1]齐[2]继,梁[3]陈[4]承,为南朝[5],都金陵[6]。

    【注释】

    [1]宋:刘裕代晋称帝,建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2]齐: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史称南齐。[3]梁: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史称萧梁。[4]陈: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5]南朝:宋、齐、梁、陈四代都建都金陵,史上称为南朝。[6]金陵:南京古称,还有建业、建康等名。

    【译文】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历史称为南朝,四朝建都于金陵。

    【解读】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隋灭南朝陈为止。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包含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这里所指的宋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不可混淆,这里“宋”的开国皇帝是刘裕,也称刘宋。刘裕原为东晋大将军,篡位后杀光前朝东晋皇族,后来刘裕的禁军首领萧道成篡位成功,把刘裕子孙杀光,变宋为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报还一报。

    北元魏[1],分东西,宇文周[2],与高齐[3]。

    【注释】

    [1]北元魏:北魏是鲜卑族称王,国号魏,后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也称元魏。[2]宇文周: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建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3]高齐: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高齐、北齐。

    【译文】

    北朝先有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代魏建北周,东魏被高洋代位另立北齐。

    【解读】

    北魏孝文帝当时定都平城(现山西大同),他认为平城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打仗用武可以,但不适合推行改革,不能发展壮大王朝的首都,想迁都至中原地带的核心地区洛阳。而北魏的鲜卑族已经习惯了北方生活,南方又没有成片可以牧马的草原,显然这样的决择对游牧民族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孝文帝巧用出兵伐齐的口号,骑兵南下迁都洛阳。不仅有利地控制中原地区,而且受中原文化影响进行汉化改革,如改说汉话、穿汉人的衣服、改用汉姓等,所以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姓元。北魏孝明帝年幼继位,母亲胡太后辅政,她十分奢靡又笃信佛教,兴建石窟(有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以弘扬佛教,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大大削弱了北魏国力。北魏大乱,慢慢分裂,高欢控制了东魏,宇文泰控制了西魏。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所以也称高齐;西魏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又称宇文周。

    迨[1]至隋[2],一土宇[3],不再传,失统绪[4]。

    【注释】

    [1]迨(dài):及、等到。[2]隋: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史称隋文帝。[3]一土宇:南北合并,天下统一。[4]统绪:一脉相承的帝位传承。

    【译文】

    直到杨坚起兵称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