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又大乱,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解读】

    战国末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的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制度国家。虽然秦始皇在位统治的十五年期间苛政杂税、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等,产生了很多负面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使得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以及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贡献。此外,秦始皇还推行郡县制,修筑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长城。如今,长城早已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之一。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皇在古代的意思是大,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就意味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而且是上天赐予的,就是君权神授。秦始皇还采取了很多遵君措施使得皇帝的地位神圣化,例如,只有皇帝自称为朕,只有皇帝用的玉印称为玺。

    高祖兴[1],汉业建,至孝平[2],王莽[3]篡[4]。

    【注释】

    [1]兴:兴起。[2]孝平:孝平帝,在位五年被外戚王莽篡权杀害。[3]王莽:汉朝大司马,汉元帝皇后侄,杀害孝平帝篡权为帝,改国号为篡:夺取。

    【译文】

    汉高祖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基业。汉朝皇位传到孝平帝时,被王莽篡夺了。

    【解读】

    汉朝建立后,经过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文景之治”,又经过汉武帝的开疆拓荒,汉朝日趋强大,进入鼎盛时期。但内部的混乱使得官宦外戚相争,王莽就出现了。王莽,字巨君,是汉元帝皇后的侄子。汉哀帝公元前1年去世后,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掌制,王莽出任大司马为辅政大臣,封“安汉公”,即能安定汉室的公爵。公元3年,在王莽的策划下,汉平帝刘衎娶比自己大三岁的王莽女儿为妻。公元6年,大臣们给刘衎祝寿,王莽乘机敬上毒酒,刘衎一饮而尽。公元9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直至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后,王莽被杀,在位15年。

    光武[1]兴,为东汉[2],四百年,终于献[3]。

    【注释】

    [1]光武:指光武帝刘秀。刘秀,字文叔,公元25年称帝重建汉朝,史称“光武中兴”。[2]东汉:指光武帝定都洛阳,故称东汉,以前为西汉。[3]献:汉献帝,东汉末代皇帝。

    【译文】

    为光复汉室,刘秀兴起,推翻新朝,恢复国号为汉。东汉历时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解读】

    刘秀加入绿林起义军,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在昆阳地区击败王莽主力军,攻入长安城,放火烧了未央宫。之后,刘秀利用赤眉起义军与绿林军间的矛盾,削平割据势力,剿灭各地豪强,恢复天下统一。到了汉末期,外戚、宦官、士大夫之间互相攻击,各地军阀利用手中军队控制政权、彼此争斗,军阀混战,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做了20多年的傀儡。直到曹操之子曹丕废黜汉献帝成为大魏皇帝,汉朝就灭亡了。

    蜀[1]魏[2]吴[3],争汉鼎[4],号三国,迄[5]两晋[6]。

    【注释】

    [1]蜀: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魏:曹丕取代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3]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4]鼎:传国的实物,象征国家政权。[5]迄两晋:西晋和东晋的合称,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是为西晋。西晋灭后,司马睿重建政权在建康(今南京)即位,是为东晋。

    【译文】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鼎力、相争的混战局面。魏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