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掌握知识,又不懂做人的道理,能有什么作为呢?

    【解读】

    宋朝名将岳飞在《满江红》里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时期,人的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是追求学业到事业成功的大好时期,聪明的你一定会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不要等到白发苍苍,再后悔莫及。有这么一个笑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关系,我是老二。”那就贻笑大方了,因为这里的“老大”指老了的时候,而不是指排行。笑话是当笑话,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这种无知。

    玉不琢[1],不成器[2],人不学,不知义[3]。

    【注释】

    [1]琢:雕刻加工。[2]器:用具的总称。[3]义:道义、伦理。

    【译文】

    玉不经过雕刻加工,就不能成为精致的器物;人若不学习,就不能知书达礼、通理晓义。

    【解读】

    玉在没有雕刻加工前,只不过是块漂亮的石头。一个人的成才之路需要磨练和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我们常听说,有的孩子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可是神童长大了似乎没什么过人之处。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家里世代以种田为生,长到五岁,都不曾认识笔墨纸砚。忽然有一天,他哭着喊着要这些东西。父亲虽感到惊异,还是从邻家借来。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诗句以赡养父母、团结同族为内容,颇有文采、蕴含道理,值得一看。人们渐渐把他父亲当宾客一样招待,有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父亲认为这样也不错,就不让他学习了,天天拉着他四处拜客,后来方仲永和普通人也就没什么两样了。方仲永的领悟能力是有天赋的,比一般人聪明得多,最终没落成一个平凡人,是因为他后天没有好好受教育。这样天资聪颖如此有才之人后天没有培养尚且要成为平凡人,那么,那些不是天生之才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成为不平凡的人恐怕很难吧!

    为人子,方[1]少[2]时,亲[3]师[4]友,习礼[5]仪。

    【注释】

    [1]方:正在、正当。[2]少:年少。[3]亲:亲近、尊敬。[4]师:师长、老师。[5]礼:礼貌。

    【译文】

    为人子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和礼仪。

    【解读】

    在礼仪与文化知识的传承过程中,晚辈从长辈那里耳濡目染是最容易、最有效的一种。有这么个故事:一个人不想赡养他的年迈多病的父亲了,就找来一个筐,和儿子商议着把老父亲装进筐里扔到山沟里去。送走之后,儿子背着筐回家了。父亲问他留这个筐做什么用,他说留着以后好抬你啊。故事虽然简单而夸张,但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很多时候,父亲和母亲绝对是孩子以身效仿的榜样。而为人父为人母的,很多时候也是以以身作则来激励自己前行的方向。

    香[1]九[2]龄[3],能温席[4],孝于亲,所当执[5]。

    【注释】

    [1]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博览群书,官到尚书令。[2]九:量词,表数量。[3]龄:岁数。[4]席: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5]执:实行。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亲,冬天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睡觉的席子。这是所有孝敬父母的人都应当实行和仿效的。

    【解读】

    黄香,字文强,曾任魏郡太守。他广读儒家经典,精研学术,被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夏天,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扇凉了;冬天,黄香就用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