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会中分成两派,一派主张采取攻势,另一派则主张严阵以待,以逸待劳。后者以裴仁基及李密本人为代表。

    裴仁基认为:“王世充倾巢而出,洛阳防务必然空虚,我军可分出部分兵力控制险要,使他们无法向东推进;然后我军派出精锐,沿洛水而西,进逼洛阳。王世充如果还师,我们按兵不动,如果他又出兵,我们再度进逼。几次下来,他疲于奔命,而我军以逸待劳,胜算就大了”。

    李密的看法更为乐观,他认为连出兵都免了,因为王世充的军队有三大利害因素难以抵挡。一是武器精良、二是旺盛的企图心,三是粮食不足,狗急跳墙。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坚守不出,王世充的大军求战不得,想转进又受阻无路,不出十天,大军自然瓦解。

    然而李密的见解并不获认同。若干战将认为王世充的军队人数不多,且连连受挫,根据兵法“倍则战”的说法,人数占尽上风时,应该主动出击,不可错失机会。李密拗不过大家,只好下决心出战。

    如果说主动出击的决定,是李密所犯的第一个大错,那么轻敌大意,便是他致命的失误。他不把王世充看在眼里,所以军营四周不设堡垒。而王世充正好相反,他精选两百余名骑兵,摸黑潜入北邙山的溪谷中。天亮后,王世充率英勇战士发动攻击,李密还来不及摆好阵势,就被冲杀得一塌糊涂。

    为了提高士气,王世充此时又派人将一名面貌和李密神似,被绳索绑住的人带出来示众,佯称已逮住李密本人。全体将士果然信心大增,以为擒贼先擒王,胜利就在眼前,他们哪知道,其实这是王世充事先安排的计谋。原先的仗兵配合着整个局势的发展,也适时展开奇袭,直扑军营,并且发动火攻,李密就此大败,仓皇逃走。

    [兵法解析之一]

    先求不败,再求必胜

    孙子认为,关于作战的人,都懂得站在不败的基础上,使敌人无机可乘,等创造出必胜的条件后,再与敌人作战。这就是孙子的“先胜”思想把自身的缺点改进,把优点突出出来,形成胜利的态势,先求不败,再求必胜。

    以李密而言,他有哪些强势需要巩固?哪些弱势需要强化?

    李密所拥有的是丰富粮食,就是他一大资源。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他像个呆子般,打开仓库,来个见者有份、统统有奖大赠送,民众贪心拼命猛拿,拿不动的就洒落满地,他不觉得浪费,反而沾沾自喜。接着又为了获得衣服,拿出粮食和对手jiāo换,造成倒戈过来的人民日渐减少的现象。这是把优势拱手让人的愚笨作法。

    除此之外,李密还制造不少让敌人可乘之机。他在先前大破宇文化及,志得意满,而且不知体恤部属和赏赐有功人员,将士离心离德,战力本已大损,再加上几次战役下来,精英丧失殆尽,李密又自恃过高,以为军队人数占上风即是胜利的保证,因此急于求战。

    对兵力已大不如前的李密来说,急于求战无异于主动送死。当时在李密阵中的魏证,对这方面就有相当准确的研判。当王世充出动大军来攻,李密和部将经过讨论,决定主动出战时,魏征知道后掩不住心中的失望,他对同僚说:

    “魏公(指李密)虽然刚击败强敌(宇文化及),但勇将多数战死沙场,其余战士的士气低落,这是克敌制胜的两大障碍。再说,王世充的军队缺乏粮食,为了生存,有必死的决心,我军难以抵挡。不如坚守城池,不出十天半月,王世充一定因粮食不足而自动退兵,届时我们追击,不胜是不可能的。”

    可惜魏征的话被视为保守有余开创不足的老生常谈,未被接纳。至于王世充则正好柑反。他为了提振士气,借用部属的迷信心理,制造周公托梦的假象,让战士纷纷自动请缨。而在战况激烈之时,推出事先找好的冒牌货,佯称已掳获李密,使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