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杀的念头。

    为防止杜聿明再度自杀,苏荣预先作了充分的防范,找了一间老百姓的房子,将室内一切可能致伤的物品都清理干净。

    杜聿明被押来后,苏荣发现他一直精神不安,便考虑要对他多做感化工作,让他安静下来。

    看到杜聿明的胡须剃得很不整齐,苏荣便问什么时候剃的。杜聿明觉得奇怪,从床上猛坐起来反问,你怎么知道我有胡须?

    苏荣便自称徐州42军参谋长的勤务兵,以前见过杜聿明。这个谎言比杜聿明自称“高军需”靠谱,42军参谋长被4纵俘虏后,苏荣曾参与了审问,熟悉不少情况。

    遇到“老熟人老部下”,杜聿明松了一口气,随后又躺了下去,似乎在想什么。

    为了缓和气氛,苏荣找出话来闲聊。他知道杜聿明是黄埔出身,解放军里大名鼎鼎的陈赓也是,便问杜聿明是否认识陈赓。

    这话算问对了。杜聿明和陈赓是黄埔一期的同学,相处那么久,陈赓又是异常活跃的“黄埔三杰”之一,杜聿明岂能不认识?

    36、杜聿明被擒谈粟裕(5)

    他不但说认识,还回忆说,陈赓“很聪明、很活跃,也很顽皮,很会打仗,我们很谈得来”。最后,他还打听陈赓现在的情况。

    杜聿明不知道,陈赓就在刚刚围歼过黄维的中原野战军队伍里,如果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不曾将杜聿明围死,陈赓便有可能率领他的中野4纵赶来增援,和他这位老同学直接对敌。

    苏荣介绍了陈赓的情况后,杜聿明感叹说,陈赓如不离开老蒋就好了。

    他的意思大概是,像陈赓这种文武全才,如果不离开老蒋,老蒋便多了一员大将。

    但苏荣错解其意,说:“我看跟着老蒋好不了。”

    同学一场,荣辱易位,当年被guó mín dǎng军追得东奔西跑的的陈赓如今是胜利者,自己却做了阶下囚。想到此处,杜聿明不免灰心,向苏荣提出借把剪刀,说是脚指甲长了。

    苏荣知道他的意思,当然不肯借,继续找话闲聊,问他的头是怎么伤的。

    杜聿明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军人就是这样。苏荣却说,用石头砸自己的头,算得上军人吗?

    杜聿明无言以对,沉默一阵忽然感叹说,这次失败得这样惨,没有想到。

    他似乎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率领“校长”最精锐的黄埔嫡系30万人马,远胜当初在东北的兵力,结局竟至如此不堪。

    此前不久,从未与关内中共部队jiāo过手的他,在北平对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说:“东北共军将近百万,即将入关,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超过关内共军。”

    但在东北战场,就杜聿明个人而言,却并非失败者。

    1945年10月25日开始,荣任东北保安司令官的杜聿明意气风发,率几个军不到10万人便势如破竹,连克山海关、四平、本溪、长春。到第二年6月,他已占领东北大片土地,迫使林彪“千里大撤退”,一直退过了松花江。

    随后,因长城以内全面开打,蒋介石的兵力捉襟见肘,原打算调往东北的许多部队被关内战场死死拖住了,林彪才缓过一口气,“获得了极为宝贵的4个月的休养生息时间。”

    杜聿明主动停下攻势,兵力不足是其主要原因。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林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杜聿明的总兵力少于东北民主联军,但依然能保持强劲的攻势,损失也比林彪要小。

    1947年5月至6月的四平之战,他更是大出风头。不仅部将陈明仁以少击多,守住了四平重镇,当杜聿明亲率大军前往解围时,还迫使林彪再次仓惶而撤,重获“四平大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