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坚守,夜间反击的战术,抗击了3天后退至陈集、烧油坊、小李家一线。
随后,粟裕又继续从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抽出11师南下参加阻击,并电令坚持淮南敌后游击战的华野先遣纵队,协同江淮军区两个旅破袭津浦路徐蚌段,积极钳制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行动。
这个纵队,是粟裕8个月前预伏的一步棋子。
1948年4月,他将华东野战军司令部1个加强营的侦察部队和由1纵、4纵、6纵分别抽调出1个加强营的部队组成先遣纵队,并任命孙仲德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委,华野司令部侦察科长严振衡兼参谋长。
粟裕要求先遣纵队在组织上适应战略侦察和敌后斗争的需要,人员要精干,武器要精良。因此,所有干部一律降一级任职,师长担任团长,排长担任班长,战士则由正副班长和老兵充当,共产党员占百分之七八十。
按照粟裕的指令,先遣纵队一直坚持在淮南敌后活动,扰乱guó mín dǎng军的“老窝”,这回情况紧急之下,他们又派上了大用场。
12月8日,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豫皖苏军区支队3个团、豫西军区两个团经过日夜兼程的急行军相继赶到,使阻击兵力达到万人,改变了兵力对比的劣势。
第二天,蒋纬国攻占火神庙南北一线,此地距离双堆集不到40公里。
华野6纵一部由纵队副司令员皮定均直接指挥。面对蒋纬国坦克的猛攻,皮定均和官兵们因地制宜,创造出不少新的反坦克战法。
他们除集中pào火拦阻要道、设置陷坑区外,还特别利用当地易燃的柴秸布置火阵,阻止敌冲击,反坦克手则乘敌进展缓慢之机,迅速出击,以集束手榴弹、火箭筒对付坦克。
蒋纬国3次进攻未能奏效,大为光火,匆匆跑到火神庙步兵军军部,指责步兵配合不力,并亲自督战,发起第4次攻击。
6纵仍用火阵和各种轻武器顽强地阻击。面对熊熊烈火,装汽油发动机的M3A3坦克不敢贸然前冲,再一次灰溜溜地掉头撤回。
12月13日,李延年以1个师的兵力在pào火和坦克的支援下再次发起猛攻,蒋纬国亲率战车团上阵。
由于柴秸已用完,阻击部队便集中迫击pào和轻重机qiāng打李延年的步兵,以仅有的2门反坦克pào和火箭筒对付蒋纬国的坦克。
此时,有2辆坦克十分“骁勇”,孤身突入阻击部队的防御阵地,横冲直撞。
阻击的官兵沉着应战,用集束手榴弹zhà断其中1辆坦克的履带,并跃上坦克击毙车内乘员。另1辆见势不妙,慌忙逃窜。
6纵司令部作战科长恽前程后来回忆说,蒋纬国亲率战车团发起第4次集团冲击后,“被我52团、54团英勇顽强,坚守阵地,予敌坚决反击,大量杀伤敌步兵,击毁敌3两坦克,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蒋纬国火冒三丈,要求把被击毁的战车连同指挥官的尸体夺回来。
刚从东北战场侥幸撤出来重新率部参战,归李延年指挥的54军军长阙汉骞,只好命令部队重新开始攻击,但依旧伤亡惨重,寸步难行。
战斗结束后,阙汉骞认为这里是沼泽地区,不适合战车作战,将蒋纬国的战车部队客客气气地送走了。
战至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李延年所部伤亡13000余人,距离双堆集却还有30公里。
蒋纬国后来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尽人力以听天命,这样的大战,关系国家存亡,绝非少数人勇敢牺牲能挽回战局的。”
12月16日,顾祝同电告蚌埠的刘峙,说黄维兵团已脱离包围,为避免李延年兵团陷入被动,要求该兵团迅速与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