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基沣、张克侠还要老得多,1912年投军追随冯玉祥的他,比何基沣、张克侠加入西北军要早上11年。
资历老,意味着官场经验更丰富,他自然知道手中没有了军队,自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蒋介石眼里他将一文不值,因此一心保存实力,对刘峙的命令要么置之不理,要么阳奉yīn违。
11月14日晚,陈锡联率中原野战军3纵对宿县东关发起攻击,迅速占领东关兵营,守军随即以装甲车掩护步兵进行反击,但被3纵击退。
陈锡联乘胜扩张战果,控制了东门桥和火车站。至此,3纵占领了宿县城外四关,完全包围了宿县。
11月15日17时,陈锡联开始总攻城垣。
守军凭着又高又厚的城墙,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拼死抵抗。
中原野战军3纵进行半个小时pào火准备后,再以连续bào破zhà开城墙,战至第二天3时,全歼守军,活捉了津浦路护路司令兼宿县最高指挥张绩武,缴获大批“雪中送炭”的军需物资。
与此同时,豫皖苏地方部队攻占蚌埠以北的固镇,破坏了津浦路曹村至固镇铁路近百公里。
随着宿县和固镇被占领,徐州刘峙集团的退路被堵死,形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整个刘峙集团也没有“回家”的路了。
28、黄维最后的援兵(1)
杜聿明揣着抛弃黄维的私心走了,漫漫征途,前途渺茫,可黄维还在巴巴地苦撑,等待援兵到来。
如果丢掉黄维,或许还能保住杜聿明集团。
但要放弃这么一个精锐兵团,蒋介石不免ròu痛。他手中已无兵可调,只能寄厚望于杜聿明与南边的李延年、刘汝明,去拉他们的兄弟一把了。
杜聿明急急忙忙往西南撤往永城,还没有被粟裕完全合围的12月3日,蒋介石忽然给他空投了一份亲笔信,措辞激烈地说:
“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一句话,蒋介石要他立即掉头南下濉溪口,解救黄维。
这就是说,杜聿明必须和自己南边平行的华野部队开打了。
而按11月28日商定的原计划,杜聿明要经永城、蒙城才南下,然后救出黄维再一同南撤,如今蒋介石忽然改变了主意。
杜聿明犹豫了。
他毕竟是一代名将,在南京时就曾当面对顾祝同说过,“既要放弃徐州就不能恋战;既要恋战就不能放弃徐州。”
他担心的是,如果‘放弃徐州,出来再打’,这就等于把徐州三个兵团马上送掉。
现在,蒋介石的命令偏偏是他担心的“打”。
杜聿明有一百个不情愿。
他想到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准备“抗旨不遵”,继续向永城出发;但又想到蒋介石提到的空军侦察情况,华野大部队正向永城方向追击,担心到永城也是凶多吉少。
这种抗命之后依然惨败的结果,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军事法庭。如果照蒋介石的命令去做,即便解救不了黄维,当然可以不负首责。
难以决断之下,杜聿明命令部队就地停止,将几个兵团司令官召集起来开会。
他们看了蒋介石的手令后,也都十分吃惊,默不作声。
杜聿明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照原计划撤,尚有可能到达目的地。大家应对蒋介石负责。如果照命令打下去,未见得有把握。
这时,邱清泉第一个发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