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场有个惯例:在一次战役中,几支部队联合作战,一般是主要方向上的指挥员指挥次要方向上的指挥员;先打响的部队指挥员指挥后打响的部队指挥员;兵员多的指挥员指挥兵员少的指挥员。

    粟裕与华东野战军恰恰都是前者。

    máo zé dōng似乎忽略了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

    或许,他又有了自己的难处,准备继续按照豫东战役的模式,由中央军委和他本人统一指挥。

    但这似乎已被实践证明,还不是一种最合适的方式。如果不能实现两军直接统一指挥,或者至少让友军的指挥部担负整个战役名义指挥之责,便难免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

    máo zé dōng确定接受粟裕暂不过江,集中中原主力打大歼灭战的建议,准备发起“夏季作战”的豫东战役之前,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便有不同意见,认为:“从战局着眼,以粟裕(即陈粟大军)、陈赓谢富治、陈锡联三个集团鼎足策应为有利。如我高度集中,敌亦集中,难寻战机”。

    máo zé dōng已决心打大仗,致电中野司令部解释说:“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五军。只要五军被歼灭,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兵力歼灭十八军的条件,只要该两军被歼灭,中原战局即可顺利发展。望本此方针,部署一切。”

    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粟裕决定聚歼前来增援的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于杞县南北地区,或截其后卫于民权附近”,受到máo zé dōng赞许“部署甚好”时,负责南线阻援配合华野作战的中野司令部认为,粟裕和华野“似嫌歼击企图大多太大,而南面阻击亦将吃力,须付出很大代价”。

    máo zé dōng致电中野司令部,分析、解释粟裕的部署“是很适当的”之后,他们仍然有异议,最后认为“如果你们不依靠此间帮助下,能够打一仗,亦可根据你们当前情况加以确定”,也就是说,如果华野不需要中野负责阻援才可以打。

    战役第二阶段后期,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歼黄百韬的25军,因南线兄弟野战军阻援胡琏的整编18军失利,最后煮熟的“鸭子”不得不放飞了。

    所有这些不能不令粟裕记忆深刻。

    当时,在粟裕文电jiāo驰反复“恳请”下,máo zé dōng命令中原野战军“务使十八军于午灰(7月10日)前不超过睢杞”,但胡琏提前4天就越过了睢杞,中野要华野对南面guó mín dǎng军“可勿顾虑”的想法,也就无法实现了。

    和林彪后来攻打锦州时所说“只准备了一桌菜,突然来了两桌客”一样,胡琏百里狂奔,“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粟裕的“客”自然也请不成了,当机立断解围而去。

    黄百韬侥幸捡了一条“老命”不算,还被蒋介石连升两级,从25军军长提拔为第7兵团司令。不然,淮海战役的首战目标,他早已没有了“荣任”的资格。

    反复权衡之后,粟裕决定,主动请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首长统一指挥。

    10月31日晨,他致电máo zé dōng并告陈毅、邓小平,首先表示遵循经máo zé dōng修订后的战役发起时间,改变了自己原定分两天先后发起的计划。他说:“淮海战役,当遵令于齐(8日)晚同时发起战斗”。

    他还询问中原野战军的陈毅、邓小平:“但不知道陈军长邓政委所部(即中原野战军主力)能否于齐晚发起战斗,请陈邓示复”。

    电报的最后,他提出了一份有名的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陈毅、邓小平比máo zé dōng先答复粟裕。

    10、靠过来的兄弟野战军(4)

    当天晚上(10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