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明显是不同的两个战役,主要目的是配合华野作战。

    也就是说,它们一个是次要战场,一个是主要战场。

    máo zé dōng解释说,此时正是华野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势必能吸引徐州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很大一部分人马回援,这“对于保证淮海战役取得大胜将有极大作用。”

    陈毅、邓小平当天答复máo zé dōng,表示服从最高统帅的“将令”:中原野战军主力在攻占开封后,或出商邱,或直出徐蚌线,以“配合华野作战”。

    máo zé dōng没想到攻打郑州、开封之举,出人意料之外的“顺风顺水”,孙元良兵团一撤,一切就简单多了。

    10月30日,他与陈毅、邓小平几番商讨后,最终决定让中原野战军“直出徐蚌线”。他电告陈毅、邓小平:“请你们一直进至萧县地区,对徐宿、徐砀两线相机行动为宜,并争取五、六日到达。”

    中原野战军“徐蚌作战”的配合计划最终敲定。

    还在两天前,粟裕已确定了淮海战役发起的时间,运河以西各部为11月7日(虞日)晚,运河以东各部为11月8日(齐日)晚。

    máo zé dōng因此要求中原野战军的徐蚌作战“虞(7)日或齐(8)日同时动作”,也就是和华野同时发起战斗,策应、配合他们的大行动。

    粟裕对兄弟野战军的行止也一直关注着。

    当“徐蚌作战”最后敲定,中原野战军即将靠近徐州时,他分析战场态势,认为两大野战军很有可能由过去的战略配合,发展为战役的协同,战役的规模也比原来设想的要大多了。

    粟裕考虑,这一形势要求,两军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才能有效地统一作战指导思想,协调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威力。

    但谁来统一指挥呢?

    这时候,华东野战军党内序列属于华东局,军内属于华东军区;中原野战军党内序列属于中原局,军内属于中原军区。

    很明显,两个野战军是互不隶属的独立方面军。

    华东野战军有15个纵队以及长期归华野指挥的中野11纵,共16个纵队(后增加到17个纵队又一个军)。华野西兵团(陈粟大军)7个纵队在中原时,曾奉máo zé dōng之命,受中原局领导,但并未真正落实。并且根据中央明确规定,地方中央局也无权指挥、调动野战军作战,指挥关系上与中原野战军一样,均直属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

    中原第一个大歼灭战豫东战役,就是华野西兵团在máo zé dōng直接指挥下,由中野配合作战的一个例子。

    粟裕率华野司令部和主力西兵团一个精彩的“回马qiāng”,从中原“杀”回华东后,华东野战军三军重新汇合,不仅加入了从未归属过中原局的山东兵团、苏北兵团,还在华东局的支持下,打了一个干脆利落的济南战役。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淮海战役,仅仅是“开辟苏北战场,使山东和苏北打成一片”,战场主要在苏北,属与中原局“平起平坐”的华东局管辖。

    相反,这时的中原野战军对即将打响的淮海战役敌情我情了解并不多,如同几天前对郑州及孙元良兵团的情况“无力掌握”,尚需请求中央军委与粟裕“帮助我们侦察并及时电告上述敌人之动向”一样。

    另一方面,它还依然一分为二,刘伯承率中野2、6两个纵队留在千里之外的豫西;准备出击徐蚌地区的陈毅、邓小平,基本上打的是华东地盘上的“客场”。他们率领的中野前方指挥部,也仅辖有包括陈谢大军在内的4个纵队(1、3、4、9纵)。

    10、靠过来的兄弟野战军(3)

    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