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

    máo zé dōng确定粟裕率华东野战军3个主力纵队南下后,尽管中央改变了成立华中分局,由陈毅担任书记并让他和粟裕统一指挥“七、九两纵及一切华中部队”的决定,随后又成立了由他担任司令员的东南野战军,但他知道自己不会随行。

    因为华东野战军还有陈士榘、唐亮的第3兵团(3、8、10纵)暂时留在中原,等粟裕率领第1兵团南下半年左右后才渡江,他不用担心没有地方“落脚”。

    一个月前的3月19日,他和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一路相伴同行,从杨家沟返回华东野战军总部驻地的途中,曾电告陈士榘、唐亮说:“陈(毅)饶(漱石)4月2日到粟处,然后分赴山东和陈唐处。”

    这就是说,他们两人赶到华野总部(即“粟处”)小住后,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将前往自己的驻地山东,陈毅则打算去陈士榘、唐亮的“一亩三分地”。

    4天后,máo zé dōng决定扩大中原局的范围,“管辖津浦路东陇海线南包括豫、陕、鄂整个地区统一该区党政军民一切工作之领导”,正式将一度打算划归华东局的豫皖苏地区划给了中原局,并决定原定担任华中分局正副书记的陈毅、邓子恢加入中原局。

    邓子恢是华东局的副书记之一,分工时负责组织地方支前、部队后勤、恢复区和城市工作。同时,他还兼任华东军区副政委和支前司令部司令员,统管地方支前和部队后勤工作。

    早在1947年11月,máo zé dōng根据豫皖苏(即“陈、粟区域”)“人口二千余万,党政民工作的领导亟须加强”的现状,便致电中央工委的刘少奇和华东局:“请考虑让邓子恢率华中分局机构去陈、粟处,以加强陈、粟区域及苏中、苏北的领导。”这也是后来计划重新成立华中分局的由来。

    6、军令状(5)

    这时正在华东负责“渤海区土改及后勤工作”的邓子恢,便奉命将手中的工作jiāo给康生暂代后,一脸风尘来到了豫皖苏地区。

    这位“对土地改革和财经工作富有经验”的干才,是刘伯承、邓小平向máo zé dōng点名,迫切要求正式调入中原局以加强中原局工作的要员。

    与邓子恢这一“专业人士”不同,华东野战军最高统帅陈毅这个“加入”,如同半年前máo zé dōng指令他“加入晋冀鲁豫中央局为委员”,仅仅是和粟裕一起“代表该局指导黄河以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之党政军民工作,以利直接支援前线”有相似之处。

    这自然并非让他离开兵多将广的华野部队,到相对弱小的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去“独在异乡为异客”。

    3月30日,máo zé dōng也在考虑粟裕南渡后,暂时留在中原的陈毅工作安排的问题。他致电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晋冀鲁豫刘伯承、邓小平并告中工委,准备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是,“华东野战军留江淮河汉间作战的各纵(即3、8、10纵)称为华中兵团,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唐亮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以王建安、宋时轮为第二、三司令员。”

    这就是说,虽然华东野战军在粟裕渡江后将公开改称东南野战军,但暂时留在中原的司令员陈毅和华东野战军第3兵团依照过去成立华中分局的决定,又被máo zé dōng作了临时xìng的安排。华东野战军第3兵团改称“华中兵团”,陈毅继续当这个兵团的“老大”。

    第二个是,鉴于陈士榘、唐亮的华东野战军第3兵团正在洛阳等地和晋冀鲁豫的陈赓兵团一起联合作战,máo zé dōng又决定,“目前为指挥华东3、8、4、9纵在豫陕鄂区作战(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