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召开了委员长以下全体委员参加的最终审议会。最终审议是在日本第三次军备裁减迫在眉睫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三次军备裁减通过了采取撤销四个内地师团和少年军校、步兵联队三个大队中的一个大队改编为教导大队等一系列措施来节约经费,力图在可能的范围内改进最紧迫的方面,加之前一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的震后重建等,日本财政已陷入窘迫境地。

    鉴于这种形势,审议还是决定退而求其次,即放弃《化学战部组建方案》,将规模缩小,以“充实化学武器研究设施”。

    1925年5月1日,日军决定负责化学武器研究的科学研究所第2处升格为“部”,称为第3部。包括20名高级官员在内,人员编制约100名,其编制情况下:部长陆军少将调查班:日常事务及各班研究的协调管理,有关调查业务及dú气的平时用途和有关化学战气象业务、有关对dú气的耐久保存金属材料调研业务。

    防护班:有关dú气防护的一切业务。

    整备班:有关化学武器合成及制造业务。

    运用班:有关化学战剂的武器化、效能试验及发烟业务。

    卫生班:有关dú气dúxìng及dúxìng指数和中dú治疗业务。

    各班分别由高等官(军官、技师)、委任官(军士、技术员)、雇员及工人组成,高等官(各班分别有数名)作为主任研究官从事其分担的研究业务。当时第3研究部的研究经费每年约为15万日元。

    这一编成自1925年直以战争结束的21年时间里,几乎未发生任何变化,各个领域的研究得以一贯地进行。

    伊伯尔化学战bào发10年后,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6年后,日本军部野心勃勃的化学战的正式研究终于起步。

    1924年4月,久村种树中佐在视察了美国化学战设施之后,说服了军部,又为科学研究所争取了化学武器研究设备费120万日元和每年研究经费30余万日元。用这笔预算建造了两栋研究室(共计600平方米)和配套设施,使约40间实验室、20间小工厂及试验用bàozhà井等得以jiāo付使用。至1925年初,该部研究人员已达150名,共计实施了十余次野外实验,研究完成的成果逐渐进入制式化生产阶段。

    dú气研究委员会1926年,化学武器的正式研究开始后不久,日军参谋本部设立了“dú气研究委员会”,研究陆军对化学战的一般构想,讨论了自1927年开始实施的化学战教育(在科学研究所)和化学武器的制造设施等问题。该委员会的工作大体于1927年结束,之后的工作则jiāo由成立于1929年的“化学战研究会”继续进行。

    化学战研究会1929年6月21日,日军参谋本部组织了以参谋次长为委员长的化学战研究会。这一研究会除陆军省、参谋本部、教育总监部外,还有科学研究所及军医学校的代表,由23名委员、24名干事组成,主要研究化学武器的使用及防护方法、平时与战时的装备及设施等。另外,还包括创立化学战的训练和研究机构(陆军习志野学校)。

    该研究会于1930年2月5日结束研究并向参谋总长提jiāo报告。参谋总长铃木庄六大将于2月18日将报告书转给陆军大臣宇垣一成大将。

    日军科学研究所第3部成立以来,化学武器的研究进展加快。1925年12月,为做效能试验,在爱知县伊良湖shè击场进行了光气静bào的首次演训。

    科学研究所每当举行重大研究演习时,总要积极邀请高层干部前往视察,旨在通过此方式能对这些人在使用化学武器方面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高层干部们也对化学武器的研究发展表示关切,因而经常前往视察。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