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二章六c七岁时的灵异事件(六)

    爷爷没有正面回答乡亲们的问题,而是从“鬼打坡”的故事开始讲起。

    我们院子北方出口有一个几里长的斜坡,里面生长着很多野生的树木,有桉树c香樟树c洋槐树等等,遮天蔽日,非常茂盛。

    附近有一座庙宇,由于紧邻铁道线,交通便利,在抗战时期,庙宇就成了国民党某个陆军设在内地的部队医院。这个部队在前线受伤的国民党战士,经过前线医院的简单救治,转到这里作进一步的治疗。

    作为战时部队医院,很多受伤战士由于伤势过于严重,最终还是因为医治无效而死亡。然后,医院就雇请当地的农民,将死亡战士的尸体抬到斜坡上埋葬。等抗战结束后,斜坡里面已经埋葬了很多战死的国民党将士。

    后来,当地发生严重的浮肿病和水肿病,很多救治无效死亡的病人也被埋葬在那里。当然这些病亡的病人要么找不到近亲属,要么近亲属都已经没有了。久而久之,斜坡就成了埋葬那些死亡后找不到亲属的死者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在铁道上被火车碾压死亡而找不到亲属的人。就这样,那里俨然成为孤魂野鬼的集居地。也正因为如此,当地农民的近亲属死亡后是绝对不会埋葬子此处的。

    那个年代,人口稀少,附近的原住民不是很多。加上生产力落后,农民基本上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进行农业生产,处于早出晚归的生产状态。晚归的农民在经过那片斜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他们解释不了的场景。传言的力量有时候是很大的,在人们相互传言的过程中,事情被扩大,越说越玄乎,于是斜坡被笼上了一层神秘诡异的色彩。慢慢地,人们将斜坡称为“鬼打坡”,意思是说,那片斜坡里面有很多的“鬼”,经常有“鬼”在里面打架。

    后来,国家在斜坡上建设了一个工厂,占用了一部分斜坡。但并没有阻断院子的人从北面进出的道路,人们前往小镇赶集,依然要经过此路。

    背面道路的末端与斜坡的末端基本上是一致的,那里形成了一个幅度较大的转角,而道路的转角与斜坡的转角相连的地方,有一颗长势茂盛的大槐树,其直径大到三个成年人张开手臂才能勉强合围。

    爷爷说,槐树本来就邪性,更不要说如此粗壮茂盛的槐树。太祖父和曾祖父(这里是按照我的辈分来说的,如果按照爷爷的辈分,应该是爷爷的祖父和曾祖父)在爷爷小的时候,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从那里经过,无论有多热,无论槐树下面有多么凉爽,是绝对不让他到槐树下面休息的,即便是从树下经过也不允许。原因很简单,太祖父和曾祖父知道:槐树下面不太平,经常在半夜时分发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和响动!

    人们日防夜防,但还是防不胜防。

    工厂里的很多工人并不是当地原住民,而是来自于北方。都说北方人为人耿直c做事胆大c脾气有点抖,一点不假。其中有一个北方人,是工厂的车间主任,他老婆是财务室的出纳。车间主任是农民出身,经常在不上班的时候四处转悠,到附近农田里查看庄稼。一来二往,慢慢地跟太祖父和曾祖父他们熟络起来,时不时地来串门,最后认了一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亲戚。

    爷爷十多岁的时候,某个夏天的晚上,车间主任在半夜时分敲开了太祖父的家门,说是跟老婆闹了一点矛盾,想要在太祖父家里借宿一晚。作为朋友,太祖父和曾祖父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于是满口答应了。

    从人之常情来说,太祖父和曾祖父肯定要过问一下事情的原委。不过,听车间主任说了之后,感觉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就是那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太祖父和曾祖父也没有放在心上,很自然地说了一些宽慰他的话。车间主任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一如既往地和太祖父和曾祖父海阔天空地吹牛侃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