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片碧玉。人声回dàng如在瓮中。形色声音,奇观幻景,相映成趣。作者秉持着一片童心,写了游人在山水中的流连嬉戏,笔端流露出对造物主的欣赏与感恩心惰。出了峡谷,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平畴旷野,禾麦弥望。此地可以游玩可以居家,两全其美,胜出世外桃源多多矣。这篇小品文字清丽,音节响亮,给了读者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魏源(1791857),字默深,邵阳(今湖南邵阳)人。道光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改知州。后成进士,知东台,官至高邮知州。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和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人称“龚魏”。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后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自设船厂,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有一定影响。能诗文,其诗颇有揭露清政府腐朽统治、体现爱国思想之作,风格道劲。其文深入显出,独辟町畦。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书,并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
●清朝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题记:欧刀吴斧:《後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欧刀,行刑的刀。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後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作者简介: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
●清朝扬州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yù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题记:诗人长期居于扬州,并以卖画为生,与当时的几个大画家一起被人称为“扬州八怪”。由此可知诗人对扬州一定是很了解的。我们从诗中来看当时扬州的景象吧,不过仍然是一幅歌舞升平的旧景象,从“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一句可知还是那种楼榭歌台的歌舞场合,脂粉气太浓了。
●清朝说京师翠微山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杭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脐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山,近人情也。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yù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