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林。其后始大,奄有今湖数千里之广。州东五里有清烈公词,屈平庙也。秭归之名,俗传以屈平放,其姊女口先归,故以名。殆若戏论。好事者或书作此“姊归”字倚郭。秭归县亦传为宋玉宅,杜子美诗云宋玉悲秋宅,谓此县傍有酒垆,或为题作宋玉东家。属邑兴山县,王嫱生焉。今有昭君墓,香溪尚存,城南二里有明妃庙。余尝论归为州,偏僻为西蜀之最,而男子有屈宋;女子有昭君,阀阅如此,政未易忽。

    题记:本文描述了作者舟经巫峡见闻。十二峰云绕雾罩的风姿韵态,吒滩、人瓮的凶险危急,秭归城的仄荒凉,分别有神女的故事、驯鸦的奇异黄魔神的传说、屈宋昭君的遗址,加以渲染洪托。作者关于巫峡奇峰耸峙掩映,日虽当午,暗如昏暮的景色描绘,显然受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巫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段描写的影响。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早年家贫,故有“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蔑舫柴扉”之叹。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仕途较达,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桂林)兼广南西道安抚史。孝宗乾道四年(1168),曾奉命出使金国,他词气慷慨,宁死不屈,全节而归,朝野称道。累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淳熙九年(1182),因疾退居石湖(吴县盘门西南十里)。卒赠少师,追封崇国公,谥文穆。

    范成大文名早著,尤工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范早期有揭露剥削,怜悯民生之作。最有价值的是他的爱国诗篇:鞭笞统治者的苟且偷安,反映中原遗民的悲惨生活,抒发收复山河的志向。他的田园诗清新妩媚,富有生活情趣。但他受佛老影响颇深,诗中亦有消极颓废的思想。著有《石湖诗集》、《吴郡志》、《吴船录》、《桂海虞衡志》、《骖鸾录》等。

    ●宋朝嘉州揽胜

    乙酉泊嘉州,渡江游游云。在城对岸,山不甚高,绵延有九山头,故又名九顶。旧名青衣山。青衣,蚕从氏之神也。旧属平羌县。县废,并属龙游。跻石磴,登凌云寺。寺有天宁阁,即大像所在。嘉为众水之会,导江、沫水与岷江皆会于山下,南流以下犍为。沫水合大渡河由雅州而来,直捣山壁,滩泷险恶,号舟口至危之地。唐开元中,浮屠海通始凿山为弥佛头滩。佛阁正面三峨,余三面皆佳山,众江错流诸山间,登临之胜,自西州来始见此耳。东坡诗:“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常作凌云游”,后人取其语,作载酒亭于山上。丙戌泊嘉州,游万景楼。在州城傍高近之上。汉嘉登临山水之胜,既豪西州;而万景所见,又甲于一郡。其前大江之所经,犍为戎泸。远山缥缈明灭,烟云无际,右列三峨,左横九顶,残山剩水,间见错出,万景之名,真不滥吹,余诗盖题为西南第一楼也。九顶之旁,有乌龙一峰,江水绕之,如巧画之图。楼前百余步有古安乐园,山谷常游之,名轩曰:“涪翁”,壁间题字犹存。云见水绕,乌龙惟此亭耳。是时未有“万景”,故山谷以安乐园为胜,今不足道矣。下山入小巷,至广福院中,有水洞。静听洞中时有金玉声,琅然清越,不知水滴何许作此声也。旧名丁东水,寺亦因名东丁院。山谷更名“方响洞”,题诗云:“古人名此东丁水,自古丁东直到今,我为更名方响洞,要知山水有清音。”

    题记:本文的描绘重点在大佛的气势、万景楼的景色。作者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用四面的佳山烘托,惊涛怒号的江水渲染,苏诗的祈愿印证,写出乐山大佛磅礴雄伟的气势。对万景楼,作者用安乐园为陪衬,用眺望所见的如画景色,说明“万景”之称,名实相符。

    ●宋朝峨眉山行记

    峨眉有三山,为一列,曰大峨中峨小峨。中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