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显而易见,这些小公司也是采用了直销模式。虽然未经调查,但是可以合理和武断地推论,当年和麦克尔戴尔干同样事情的人肯定千千万万。
麦克尔戴尔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有效地建立了直销模式中那些科学的部分,这涉及到直销模式各个细节的设计。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把这套体系建设成为一个人人可做的科学体系,而不是仅仅少数人能玩的上乘艺术。
这个案例还说明了,在公司运作和管理中的科学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科学的体系肯定存在可以优化的细节;另一方面,看似非常完善的、非常科学的体系中,也可能存在很大的漏洞。
纯科学的竞争是零和游戏
我是学机械出身的,多年以前曾经在从事制造加工的工厂里工作,现在我仍然对机械加工行业的情况有所了解。后来,我又在系统集成、计算机销售、通讯、培训和咨询等许多行业从业过。
在对这些行业进行比较时,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惊讶的结论,那就是效率越高的行业越不赚钱,效率越低的行业利润越丰厚。
效率越高越不赚钱并非怪论,很多人都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以前所在的机械工厂,就其繁忙程度来讲,倒也是经常加班加点,但是一年到头每个人平均一年创造的产值不足十万元,更别说利润了。
就微观来讲,在一个公司内部,情况其实也是如此。那就是越忙的其实越不挣钱,而越挣钱的人其实越不忙。这并非戏言,也不是一个管理悖论。
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打高尔夫球超过标准杆的数目,就是你每个月工作的天数。高尔夫打得越好,其实工作得越少。打高尔夫是一个比较昂贵的运动,经常打的人当然有较高的收入,但是经常打的人显然也需要有较多的时间。
以此公式推断,世界上最著名的GE公司的前CEO韦尔奇,他其实每个月工作的时间是很少的,因为他的最好成绩是标准的72杆。如果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在高尔夫球场上练习,怎么能够达到这个成绩呢?
CHAPTER22.3艺术与科学(3)
一件HUGOBOSS的衬衣在中国制造,加工费所得为12美元,品牌拥有者所得为36美元,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商店里销售给顾客的价格是120美元。从产品的使用价值上来讲,对消费者的实际价值完全由生产者创造。制造车间全都是高效率运转的流水线,这是最“忙”的环节,但是制造车间的工人却只把最少量的钱装到了自己的口袋里面。渠道赚钱的比率最高,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它本身的房租很高;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销售速度其实是很慢的,它们其实是效率很低的。只有把低效率产生出来的成本分担到少量的消费者身上,商业才能正向循环,否则就只有垮台。而品牌拥有者,他们其实是没有做什么事情的,他们所做的仅仅是策划、营销(不是销售)和设计,但是却创造了最高的总价值。
这个案例典型地说明了一个最至关重要的商业原理,那就是纯粹的、科学的竞争博弈,其利润趋于零。
这和前面所说的科学必将战胜艺术是相反相成的商业规律。一件衬衣,手工缝制,由于难以重复,体现的艺术成分居多。和流水线生产相比,尽管对于个别人来讲手工缝制可能更合身,但就全局来看,流水线生产无论在质量还是成本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流水线这种科学的组织生产的方式,被一个厂商掌握是绝对的优势,就像当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一样。但是,这种科学工具被所有的公司掌握之后,他们之间又开始了新的零和博弈。实际上现在加工制造行业正是呈现了这样一种“繁荣”的局面到处都是忙碌的、具有良好组织的生产工厂,到处都在生产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