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得到的回报不仅是你看得到的现金。长期来看,注意到现金回报以外的价值,是一些成功者的共同特征。《赔钱时代》中“累计效应”一章就解析了获得累计效应的因素,一旦能够获得较高的累计效应,眼前的回报便成为一个小得多的问题。但做到这些并不全凭运气,系统设计往往能左右结果。
作者的建议
比不读书更糟糕的事情是不思考。在商业中没有恒久不变的真理,广为流传的商业格言,如“快鱼吃慢鱼”、“做大才能做强”、“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市场,三流的企业做产品”等。这些商业格言其实都有其存在的条件,当这些条件不存在时,运用这些格言只会使情况变得无比糟糕。大到国家决策,小到一个小企业,我们正在为这些商业信条支付着惨痛的代价。这些也许不需要作者明示,读者自然可以在自己所知的范围内展开想像的空间。
在读书上,我最推崇的是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方式。在她的周围聚集了大批的学者,叶卡特琳娜非常好学,然而她却从来都不相信书中的道理和智囊的建议。这就是一种辩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者绝不敢以妙手自居。文章本天成,却是比较真实的。
写这本书是好几年前的想法,真正动笔写的时候,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然后我就找到了编辑孙忠先生,准备出版。
开始一个计划是容易的,但要做得比较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让书和自己对话,去伪存真。在长达近一年的修改过程中,孙先生也给我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感染我去战胜先天的懒惰,不断地修改我的稿件。当我看到即将要出版的稿件时,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说,这是一本对得起读者的书。
书籍是一个典型的“符号消费”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书名比内容更重要。出版有点像掷色子,只要书名打中目标读者的心,里面的内容便无关紧要了,尤其是管理类书籍。这一点也伤害了图书市场本身,就像任何新的商品或者市场短期博弈一样,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假冒伪劣充斥市场。短时间的繁荣之后,必然带来长时间的萧条。毋庸置疑,管理类图书现在陷入了萧条时期。这是市场的失灵,因为图书的主要生产者作者从经济利益出发,完全没有激励因素照顾后面的市场。
要把一本书写成好书显然是一个过高的要求,甚至连论理正确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但是书中的逻辑应该能经得起基本的推敲,应该给读者以尊重,这种要求是不过分的。遗憾的是,即便是这一点,很多的图书也难以达到。
当作者完成本书后,和周围的朋友jiāo流,发现这本书确实有点用。只要不浪费读者的时间和金钱,那就是值得高兴的。
*赔钱时代
我不害怕赔钱,但害怕不确定xìng。 乔治索罗斯
CHAPTER11.1理xìng的歧途(1)
真正经营企业的人追求的并不是卓越,也不是成为行业的翘楚。他们知道,在当今社会,企业活下去已属不易。那些被写进教科书的榜样企业毕竟是很少数的,而且即使是这些企业活得也不是那么轻松。
据2001年人民网报道,“亚洲企业1000”排行榜,是根据亚洲企业2001年度或者最近公布的年度营业额来排名的。1000家亚洲企业中,上榜的日本企业数目最多,达到711家;其次是韩国企业,为67家。中国内地企业有34家上榜,其中有3家进入“亚洲企业1000”排行榜的前50位,分别是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第13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20位)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28位)。
在这1000家亚洲企业中,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