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不少百姓停驻围观,远远地,大家看到一个面容矍铄的长须便服老者从马车里走下来,晋阳学馆里的博士c助教等十数人恭立在门口齐齐朝老者行礼。

    “兄台,他是谁?”李琅扭头问身边一人,这才注意到人们多是怒目而视,看样子这老者很拉仇恨啊。

    “吸土国舅。”

    “哪个国舅?”

    那人没好气道:“国舅就是国舅,谁管他是哪个国舅。反正不是好货,变着借口收刮我们小百姓。”

    见这位兄台怨气值挺大,李琅不好再触霉头,退后几步去问一位刚从路边的酒楼里走出来,浑身散发酒气的中年人。

    中年人服饰考究,气度出尘,也许是喝多了酒,说话并不顾忌,轻捻颌下胡须道:“外地人不知道吧,告诉你,吸土国舅就是太原尹王廉。此公出身太原王氏,就任太原尹以来,对太原王氏c太原原从和太原武氏的产业减税,对寻常百姓和商户加税,地税和市买税年年增加,还征收国朝其他地方不曾有过的间架税,国朝业已明令废除的关税等名目繁多的税收。太原百姓不堪负重,背地里都骂他吸土国舅,意思是连太原的泥土地皮都要贪进去。”

    “姓王的国舅”李琅一时想不起唐玄宗是否有个姓王的妃子。

    “王府尹是陛下原配王皇后的堂弟,王皇后因“符厌事件”被废死后。陛下念及王皇后曾陪伴自己度过无比艰难的岁月,事后心存悔意,便提拔了王皇后的堂弟王廉。王廉在仕途上一路高升,官至太原尹。他是新任河东节度使田公在太原城唯一上门拜见过的人,只不过他们现在的关系闹得很不和谐,两人都想纳刘家的女助教为妾。”中年人大笑道,“自古红颜多祸水呀。”

    “这么说,王府尹正在接刘家的女助教?堂堂府尹,何至于亲自前来。”

    “以前没有过,也就近些日才来的,这还不是故意做给田公看的吗,公开宣示女助教是他的人。”中年人笑道,“可惜女助教每次都避而不见,王府尹次次铩羽而归,哈哈”

    “女助教还真有个性嘛。”居然敢放皇亲贵戚的鸽子。

    “你不知道,女助教可不简单,出身太原原从之一的刘家,自幼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十年前,陛下巡幸太原,当时年仅十岁的女助教全程陪驾,深得陛下喜爱。后来,女助教上表皇帝,建言在培养科举生徒的晋阳学馆另置一女子学堂,教授贵族官宦女子。对于这一跳出世俗的举动,陛下不但破格恩准,还特许她以一女子之身担任女子学堂的助教,可谓简在帝心。面对这样一位女子,即便是位高权重的王府尹和田公,也不好来硬的不是。”

    晋阳学馆门口,王府尹自顾自地在门口来回踱着步子,等女助教出来,过了约莫一刻钟,仍然不见女助教的倩影出现。看到越聚越多的百姓,王府尹面子挂不住了,回身步上马车,原路返回了。

    “看,这次又铩羽而归。”中年人大笑。

    没戏看了,围观的人们也就陆续散了,李琅继续逛着西城。

    太原城的特色之一就是园林多,还不是一般的多,西城随处可见漂亮的园林楼榭,几乎每一个大户都有自己的私人园林,难怪唐玄宗在《过晋阳宫》中留下了“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的诗句,前方濒临晋水引水渠的路口又是一个很大的园林,走近发现,这是一家新开不久的茶楼。

    茶楼名字叫七品轩,流檐飞壁,门前停了不少马车,顾客川流不息。喝酪浆和四季饮的唐人什么时候这么爱饮茶了。打从节度使府出来,李琅就不太开心,打算进茶楼慢慢饮上两杯舒展一下心情。

    进得门来,看到门房正中立着一个大屏风,屏风画着三位仙风道骨的中年人坐在凉亭里谈笑饮茶,神情享受,旁边附有一首诗,赫然是他告诉刘惇的七碗茶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