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既然杨玉环要让韦氏出降,那就当然不能驳美人之意,只能让韦氏远嫁草原了。

    只是听闻韦氏娇俏艳丽,国色天香,嫁给蛮子十分可惜,但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只能舍鱼而求熊掌了。

    现在的李隆基其实最关心三件事:稳固皇位c享乐c储君。

    其中尤以稳固皇位为首要,只有皇位稳固,才能有乐可享,才能随意决定储君。

    所以,昨夜发生的刺杀事件,传到李隆基耳中时,他认为这跟以往发生的诸多同类事件一样,虽然热闹,但无疑又是一场对他的皇位没有丝毫影响的储君之争。

    所以李隆基只是淡淡地给京兆府尹卢绚下了一道严加查察的圣谕,既然盛王没有受伤,皇帝便不欲再行过问。

    对于刻意韬光养晦的太子,皇帝确实担心其暗藏祸心。

    但现在没有什么证据,一切也就无从说起,皇太子妃也不能轻言废立。

    所以皇帝好言慰抚了太子几句,同时驳回了太子要求与太子妃韦氏离婚的请求。

    现在既然驸马家的女儿受伤,皇太子妃的妹妹又有所谓的涉案嫌疑,那就让废诛太子瑛的女儿李静慧出降契丹好了。

    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涉及储君之争,相信杨玉环也不会再行胡搅蛮缠,一定要韦氏出降。

    杨玉环生于官宦世家,知书达理,虽喜欢拈酸吃醋,但并不是一个不知轻重的人。

    何况,李静慧虽是他的孙女,但同时也是谋逆后被诛的太子李瑛之女,皇帝对他这个孙女并无感情,送出去也无所谓。

    皇帝的耳目遍及宫里宫外,当然也听说了李琅的那两首关于和亲的诗文。

    能够得到贺知章的赞赏,诗文似乎作得不错只是,屁股决定脑袋,尊贵的皇帝是不理解底层社会的流民李琅那般细腻的感情的他却是不会认同李琅诗文里的观点。

    皇帝听后暗斥了一声“小儿幼稚,妄议国事”。

    册封公主和番,古有定制,大唐子女万万千,送个把女人出去,让草原蛮子感恩戴德,算得什么大事?

    但他身为大唐皇帝,却也不可能纡尊降贵地去对一个卑微渺小的草民追究什么。

    大唐立国一百多年所积蓄起来的泱泱气度让皇帝的潜意识里无视着底层那些卑贱的草民。

    况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在一定程度上放任百姓言行其实更有利于维持皇家的统治。

    不过,纵使李隆基大度地“赦免”李琅的非议和亲之“罪”,李琅也不会有感激。

    因为李琅对李隆基的仇恨并不是停留在言语的肤浅层次,而是生存c权利c尊严反抗与奴役从李隆基强圈土地那一刻起,这种矛盾就必然是不可调和的。

    这种矛盾不在隐忍中消亡,就迟早会在隐忍中爆发。

    皇帝无视李琅,不在乎把他的亲孙女李静慧送去草原,他目前较为关心的是青海湖之战。

    他放心不下大战经验缺乏的皇甫惟明领军,为此他谕令病情初愈的王忠嗣不得迁延,尽快启程前往青海湖统帅全军,痛击吐蕃,重新夺回石堡城。

    尽管如此,皇帝依旧不把吐蕃放在眼里,他认为他目前没有对手。

    他只有曾经的对手,三个女人:韦皇后c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不过,这三个美丽的女人早已香魂飘渺了。

    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许永远也不会想到,不经意间他出现了新的对手:那些被皇家和权贵官僚剥夺土地的弱势百姓。

    天宝,就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天宝年间,“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以至“黎甿失业,户口凋零,忍弃枌榆,转徙他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