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军烈属的孩子和家庭,老区军民从来没有忘记对他们的帮助和照顾,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赤卫队也是一样处处先想到他们。
承先背着一点口粮赶去看望nǎinǎi和家人,她们一无所有,几天吃不上一点食物饿得心里发慌。当承先把叔叔们凑给他的口粮和挖来的野菜jiāo到母亲手里,她急切的说了声,“你先和nǎinǎi说话,我来做饭。”母亲顾不上和承先说话,连忙在临时挖的坑灶支上一口破锅,煮了一锅混杂的饭菜,她们实在太饿了。
山里实在呆不下去,承先的母亲带着家人又潜回原来住的破庙中,承先的父亲牺牲后,母亲大病一场。nǎinǎi的腰也越来越弯,她拖着疲惫的的身躯,迈着迟缓的脚步又带着六岁的弟弟承凯去外乡沿街乞讨。弟弟小承凯不知道被地主家的恶狗追咬过多少次,他们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地主想永远骑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穷苦人想翻身当家做主人,这块并不富饶的贫嵴土地被国共两派反复争夺。
仁仟牺牲几个月后,家乡的guó mín dǎng军队被红军部队打跑了。
苏维埃政府为了照顾烈士家属,给承先家里分了一间房,还分了田地分了粮。家里没有劳动力,乡政府组织互助代耕队帮助承先家耕田种地。是苏维埃政府让他们告别了破庙,告别了非人的悲惨生活。
在乡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种下的粮食喜获收获,他们吃上了饱饭!
nǎinǎi却一病不起,她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已不能下地走动。“nǎinǎi!nǎinǎi!”承先欣喜地跑到床前,“nǎinǎi,家里收获了五担谷子!互助队刚送来的,你要看看吗?”
nǎinǎi激动了,执意要让承先把她扶起来,她要亲眼看看刚打下的谷子。承先抓来一把新鲜稻谷,刚打下的谷子清香扑鼻,这饱满的谷粒让人看了就眼谗。闻着清香的谷粒,nǎinǎi老泪纵横,她从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共产党好啊!让我们吃上饱饭,孩子们,跟着共产党干,我放心!我们再也不去讨饭了!好,好......” 她身子一歪,永远离开了苦难的人间。
nǎinǎi的一生在小承先心里闪过,那么渺小,那么让人心酸。她刻满沧桑的脸上留下无尽的痛苦和屈辱,她老人家后半辈子都在讨饭中度过,她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缩影。
第二节 下山
一九三一年三月,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这一年中,数不清guó mín dǎng军队进行过多少次驻剿、围剿,老区群众再次遭殃。
黄陂县中心离武汉市仅有三十来里路,首当其冲成为guó mín dǎng军队的攻打目标,每每遭受重创。guó mín dǎng军队从武汉打到黄陂县城再打到塔耳岗等周边地区,敌人烧杀虐抢无恶不作。
承先又带领儿童团跟随赤卫队进山,他脸上少了几分幼气,多了几分成熟,紧锁的眉头上透着几分凝重。那挥之不去的伤痛让他更加努力完成共青团jiāo给的任务,保存革命的火种,带领家乡的革命后代隐蔽就是他当前的首要任务。
这次山里住了不少红军战士,这批红军战士都是伤员,不方便跟大部队行动,留在山里养伤并配合游击队与敌人周旋。承先把儿童团员召集起来,“这么多红军叔叔负伤连洗伤口的盐水都没有,伤口都恶化了!外面卡得严,赤卫队叔叔出不去,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搞yào给红军叔叔治伤!”儿童团员出了不少主意,一个都没通过。
狗蛋一蹦跳起来,“让我去!”
“坐下,想出办法再说!”小根子不满的吼他一句,狗蛋老老实实坐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