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百多年后,这里逐渐形成了村庄。他们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和睦相处的淳朴生活。

    年复一年,村里娶进来嫁出去的人逐渐增多,村里也有了旁氏外姓。

    村里的禹庙很多,老百姓靠天吃饭,他们虔诚地拜菩萨求雨,期盼当年有个好天带来好收成。

    村里有个很大的天堰,老家的祠堂就建在天堰旁,祠堂里面中矩中规分上下几层摆放着朱家的家谱。

    解放后,黄陂县十万多农民大军参加修建木兰湖大坝,仅湖面就扩大为二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将朱家嘴村庄和湖塘天堰彻底淹没。

    如今,老家的祠堂和农庄早已沉入在木兰湖中央,朱家嘴也不复存在,站在现在的村口前,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木兰湖管委会”几个大字。

    山乡巨变,湖水灌溉了近百万亩良田,给家乡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也为木兰湖乡的村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 叛逆

    满清晚期,承先的爷爷是一名教书先生,常年在外乡教私塾,挣钱养家糊口。

    承先的父亲叫朱仁仟,小时候他最受承先的爷爷宠爱,爷爷一直把小儿子朱仁仟带在身边,让他和其它学生坐在一起接受学堂教育。仁仟好学上进,聪明的他一学就会,成绩总是在私塾里最好,连同学不懂的地方都来问他,这一点让爷爷很是欣慰。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仁千十四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染上风寒一病不起。仁千不能再学习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把父亲留下的钱都花光了,每天买yào、熬yào也没能治好父亲的风寒,病情反而越来越重。

    父亲临终前用颤抖的手拉着儿子,“儿呀,父亲对不住你,要先走一步了,你把我带回去吧,我不能死在它乡做孤魂野鬼啊!” 仁仟干着急又很无奈,只是不停的点头,束手无策的他只能默默看着父亲喘完最后几口大气。

    父亲因病客死它乡,仁仟遵照父亲的遗言,硬是从外乡把冰凉的父亲背回老家朱家嘴掩埋,可怜的母亲伤心yù绝。

    这是一九○四年,十二岁的仁仟失去父亲再不能读书了,连吃饭也常常饥一顿饱一顿。 家里没有田地,仁仟的母亲为了拉扯他长大,变卖了家里所有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为他吃尽了苦头,还能有什么指望。

    为了解决温饱,仁仟只得进山里打柴再去镇里卖掉柴禾换点食物回来。

    仁仟个子中等偏高,毕竟是肚子里有点墨水有头脑,加上他喜欢舞刀弄棒,渐渐在村里一帮孩子中树立起威信,成了这一带的孩子王。山里的伢们总是喜欢满山遍野奔跑,追兔子、赶野猪,什么事都敢做。实在饿慌了,他就领着一群半大的穷孩子们溜到地主的田里刨红薯吃,再不就把地主家养的大狗打来吃掉,一来二去,仁仟终于触犯了朱家的宗规。

    寒冷的冬天,地里没有野菜也没有粮,呼呼的西北风刮来,穷孩子们又冷又饿倦缩成一团。仁仟躺在谷草堆里转动脑筋,不一会他就有主意了,他站起来问道:“有人敢和我上财主家去搞填肚子的吗?”

    “当然有!我敢去!”

    “我也敢去!”真是一呼百应,草堆里跳出一群瘦弱肮脏的孩子,他们一个个眼里放光,就象看见了地主家的白面馍馍,饥饿让他们不顾一切。穷孩子们只等天一黑便翻墙进入地主家寻找食物。

    “汪、汪、汪汪汪......”狗叫声连成一片,动静闹大了,惊动了地主和家丁,穷孩子们被狗腿子抓住遭一顿暴打。为了杀一儆百,地主又jiāo待家丁把领头的孩子王jiāo给族长处理,地主偷偷带信要求把朱仁仟装进猪笼沉入河中,让穷孩子今后不敢再有非份之想。

    朱家嘴的村民凡大事均由族长判决。仁仟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狗腿子将他五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