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快马,八百里加急,一路连番过驿站,换马不换人,直奔京都。刚开始时,这消息着实把附近卫所的指挥使都惊了一惊,以为有什么紧急军务。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是文官集团的内部斗争。
于是,这两篇策论以光速传回盛京,前脚刚迈入城门,后脚就直接进了天下读书人的中枢系统——翰林院c国子监,有博士之名的鸿学大儒人手一份,连监生们之间也是纷纷传阅。
一时间,盛京掀起辩论的热潮,士林阶级迅速分成左右两派,保守派和少壮派的矛盾又一次激化,朝堂争辩已成为朝议的家常便饭,景帝在龙椅上看着文官们打嘴仗,除了时不时的要摔个杯子发发火震慑一下,还得防止武官们跟着瞎搅和,生活倒也过的有滋有味。
而发生在盛京的一切,当事人谢瑜还一无所知,要是有人告诉他,他谢三郎的大名在三天之内,从锦州传到了京都,不光翰林院和国子监全知道了,就连皇帝的金銮殿也有所耳闻。估计他会对你惋惜的摇摇头,然后微笑,大白天的就不要做梦了,快来吃块白糖糕压压脑洞和想象力。
至此,策论大比圆满结束,剩下的,就是蹲在家等着放榜。
但那是别人家,在彪悍的谢参政家,一切皆有可能。
此时,被承宣布政使司上下一致认为前途无量的谢三郎,正双膝跪地,低头垂眸,除了布满血道子的儒衫和直挺的脊背外,看不出任何外露情绪。
他面前站着一个人,手拿一根染血青藤条。
若非那一身官服尚未脱去,谁也认不出这手拿藤条的凶神恶煞,会是人前温吞的谢文昌谢参政,只听他正恶狠狠道——
“逆子!你可知错!!”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