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3月,久居满清做人质的昭显世子返回汉城,随行清使勒令朝鲜仁祖李出城迎接。父迎子,于儒教礼法不合,且有承认清朝敕使代表天子身份的意思,再加上世子这时已经在言行中表现出了亲近清朝的思想,所以忠于明朝的朝鲜两班朝臣士大夫对此心生忌恨。5月21日,昭显世子暴毙于昌德宫中,其死因,有史料认为系被宫人在饵饼中下dú。李讳言此事,怕多尔衮深究,上报“病亡”。6月7日,被多尔衮释放的凤林大君回到汉城。昭显世子在清廷为质近十年,历尽艰险,亲眼目睹了明亡清兴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积累了处理朝清关系的丰富经验。多尔衮对其逝世“深为惊悼”。虽对其暴毙觉得可疑,但是在朝鲜使臣众口一词的“确系病殪”的说辞下,也不得不信。同年11月14日,清朝册封李为朝鲜世子。1649年己丑五月十三日,仁祖大王去世,李即位于昌德宫之仁政门。
送还质子,减少岁贡,本是清朝为缓和两国关系而为,但是经过1627年和1636年的两次战争,朝鲜对清朝产生了很深的民族仇恨。在朝鲜一方,明朝灭亡本是调整对清朝外jiāo政策的良机,但是,反清份子利用朝鲜民族对满洲的仇恨心理,推行名分主义的外jiāo,延缓了两国关系的改善。当时的李朝上下皆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仁祖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记载朝鲜李朝宗室谱系的《源系谱》中所载的李即位年份,即为“崇祯后乙酉”。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在几百年后,朝鲜国王高宗为哲宗撰写的碑文上,竟然有“崇祯纪元后二百四年”的纪年方法(“哲宗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