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一一一分割线一一一

    “以道佐人主者”

    这一句里有两种说法:

    首先可以理解成:以道的理念来辅佐人主的人。

    “人主”可以理解成“人类之主”和“人王(君主)”。

    其次可以理解成“以道佐人主者”,意思是:以道的理念(天地运行规则)去辅佐人,并且以这种理念为主要手段的人。

    其实两种理解的最终含义是相同的,但是手法不同,第一种更符合古代统治者的口味,因为会让人觉得“天道”为君王所用,会让统治者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第二种意思比较理性,纯粹以一种科学c理性的观点来讨论问题。所以,就学术上来讲,我更喜欢用第二种理解方式。

    “不以兵强天下”很好理解,就是单纯的“不以兵强天下”

    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不强取豪夺。

    “其事好还”

    这一句有点意思,通行本中把这一句和前两句写在一行,并以句号结束;

    古本中的“其事好还”另一起行或者在后面以冒号结束。

    因为《道德经》原文已经丢失了,所以只好尽可能的往前去猜,不过大多数对于第三句的解释都是一个意思。

    所以我认为“其事好还”应该和前两句分开写,并在其事好还之前以句号结束,这样可以让读的人更容易理解。

    “其事好还”的意思是:这种事(战争)容易引起反噬。

    “好”字读(à)。指喜好c常常c容易之类的意思。

    “还”是归还的意思。

    所以“其事好还”是说“这种事喜欢归还”,也就是说这种事(战争)容易引发一些事情(后果)。

    我们都知道,不管好事坏事,只要这件事继续发展下去,一定会有一个结果。

    那么,关于“以兵强天下”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呢?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这句话不用多说,打仗没好处,起码打仗对于老百姓来讲,肯定没好处。

    古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既然打仗对于老百姓来讲没有好处,那么想要得民心肯定是尽量不要打仗的。

    所以才有一下句: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就是说,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做事的时候不会太过份,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这里的“善”字指的是善于c懂得的意思。

    就是说那些善于使用天地规则的人c懂得战争的危害的人以及以民心为重的人。

    (“不敢以取强”总觉得应该写成“不敢以强取”。)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这一句是本段内容的重点。

    其实这一句用简单一点的话来解释就是“达到目的以后不要得意忘形”。

    矜:c自负;自夸。

    c怜悯,怜惜。

    (古时候,“矜”是一种武器,形似矛,但无刃c不可杀伤,宫廷里用作仪仗使用,用于迎接国之贵宾。)

    伐:c砍。如:伐树。砍伐。

    c征讨。如:讨伐c伐罪(征讨有罪的人)。

    这一句在古本中写作“果而毋骄,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