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á)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一一分割线一一一

    这一章信息量挺大,放到当时应该算得上惊世骇俗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á)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现在的我们都知道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但是这次大爆炸是怎么发生的呢?

    也就是老子所说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怎么开始的?既然什么都没有,又如何出现“有”的呢?

    老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也就是说在宇宙产生大爆炸之前,已经有一个东西出现了,而且,这个东西是独一份,一直按照某种规律运行着。

    这个东西是产生宇宙爆炸的前提条件,有了它,然后在一片虚无中的某一天,某两个东西相遇,然后结合在一起,然后引来或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引起时空的坍塌,然后当这种坍塌积垒到一定程度之后,宇宙产生了大爆炸之后有了我们现在的世界。

    在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中关于“神”的传说:天地一片空虚混沌,黑暗一片,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中国也有盘古开天的说法,大致上都是一个意思:有一个大能者创造出了这天地。

    然后我不禁想,到底是大能者创造了天地,还是这天地创造了大能者?谁先谁后?

    这个问题就像是问这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有趣。

    如果这天地宇宙是神创造的,那么神是谁创造的?它来自哪里?如何来如何去?(如果神是外星人,那外星人的起源在哪里?)

    这个问题太大了,很难回答,所以,我情愿相信老子对于“道”的说法:不管有多少个宇宙,有多少个天地,最终只有一个,而这个就是“道”的本源。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老子所说的“道”就是人们心中唯一的“神”。

    这不冲突,只是两种不同的说法,但根本是一样的,只是“道”这个字更理性化,“神”字更人性化而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有和无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正如我们第一章提到过的“有欲”和“无欲”这两种思想状态,它们也是在重复出现。

    这天地就是在这不断重复中不断壮大,正如我们的思想,也是在不断的重复中产生新的想法和获取新的知识。

    往小看,我们的思维就是“道”的一种,我们的想法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创新,然后有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可以说,我们的思想是我们所知道或者创造的一切的源头。

    那么说,对于“道”来讲,它的出现使这天地宇宙有了变化,它是一切的源头。

    所以老子说:“可以为天下母”。

    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至一次提到“母”字,而很多传说中创世神是男的。谁对谁错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所崇拜的对象不同而造成的,这种说法不算错,但相对于整个人类或者天地来说,感觉就不太对了。

    老子之所以提到“母”字,是因为“母”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母体”都具有繁衍的功能。

    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各种现象:蚂蚁c蜜蜂c猪c牛c人c粮食等等。

    凡是具有繁衍和分裂的个体,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