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分割线---
“宠辱若惊”
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会感到惊慌失措。
那什么叫做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人们之所以受到宠爱c受到别人的赞赏,是因为你处于别人之下。
这个下可能是在长辈的下面,也可能是领导c老师c官员等人的下面,也就是处于比我们等级或权力高一些的人下面。
对于有些人来讲,不管是受到上级的夸奖还是批评,他心里都会觉得害怕。
受到表扬时,他在想:明明有人比我表现的更好,可是为什么受到表扬的人会是我?这样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会不会因此给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受到批评时,他在想:明明有人比我更差,他却偏偏批评我,是不是我平时哪里惹到了他,然后他故意针对我?
因此,宠辱若惊也可以理解成患得患失。
就像我们工作时,总希望老板能够看重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如果我们表现不好c老板不赏识,那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心里便觉得难受或者不服气。
也就是说,老板欣赏我们时,我们觉得开心;老板不欣赏我们时,我们难过。
这是最简单的关于“宠辱若惊”的理解。
“贵大患若身”
这一句是对上一句“宠辱若惊”的总结。
受到表扬或者受到批评都表现出一副患得患失的样子,严重些的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吓得一身冷汗。
如果把结果说的更严重一些,历史或各种传说中因为受到惊吓被吓死的,或不堪受辱而自寻死路的例子有很多。
这不是夸张,在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
作为臣子的,不管是皇帝夸奖自己还是批评自己都会胆膻心惊。要么担心自己受到奖励之后会被同僚排挤,要么担心自己一句话说不好就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更多时候那些做臣子的宁愿自己平庸一生,也不愿做出头鸟。
当大家都存有这种心思的时候,朝堂上就形成了各种吹捧c各种勾心斗角c各种小心翼翼。
大家的心思都在放在这些事情上,所以真正办实事的时候反而不用心了。或者即便真的有心去做好某件事,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尽可能的去做到滴水不漏。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本来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做好两件事,而现在却只能用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效率明显降低了。
这样过一辈子其实并不幸福,因为时时刻刻都在担心自己掉脑袋。就好比自己生了一场大病,总担心自己挺不过去,随时都有可能死掉一样。
所以,那些真正看透人情世故的人总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退隐。这种懂得适可而止的方法就是前面老子提到的“功成名遂身退”,这是最正确的方法。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也就不会因此而受到牵连或伤害。前文也说过: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但是,从古自今把权力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不在少数,有些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没有完成,总想把事情做完或者尽可能的把事情解决的更完美,因此不甘心退隐。
也有一些人是因为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为了保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