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杨德水都会回来祭祖,立在祖坟前的是块坚硬无比的大青石,怎么可能会变红呢?他不相信天下有这种奇事,这次回来,想顺便去看个究竟。
杨德水研究过族谱,云江镇一带的杨姓历史上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至于姓氏来历,也颇让人生疑。杨梅山上根本就没有杨梅。海边的气候,绝大部分果树都不适宜生存,别说是娇贵的杨梅了。当地还有一种传说,说杨氏族祖原是北宋名将杨文广的后代,因在朝中被奸人构陷入罪,被发配到此地改造。那一年,恰逢荒年,饿殍遍地,杨家幸得一梅姓大户人家的接济,才得已度过此劫。祖辈为了让儿孙永远记住梅家人的恩情,便给后山取名叫杨梅山。杨家将后代的说法,恐怕杜撰的成分更多,但关于杨梅两家的关系一说,倒有几分可信之处。过去,村斗现象非常频繁,但杨梅两姓却少有争斗,通婚也特别多。以杨家村为例,村中的已婚妇女十有都姓梅。从这一点上说,杨家村不是杨家村,而是杨梅村,杨梅山下的杨梅村。杨德水的母亲也姓梅,叫梅凤。
杨德水家有两套屋,一幢平房,一幢楼房。平房是祖上留下来的,据说是太爷爷盖的,很破旧。多年前,杨德水提议拆了,父亲却说什么也不同意,每年都免不了要修修补补。新房是五年前新盖的,那时候,他也有了点积蓄,便决定给父母盖个房子好遮风挡雨。老房子是砖木结构,虽然住着凉快,但采光很不好,廊沿窗户都太矮,屋里黑沉沉的。杨德水每次回到祖屋,总觉得心里特压抑。特别是风大的日子,四壁漏风,呜呜悲鸣,好像到处都是厉鬼在索命。可是父母都偏爱祖屋,只有冬天才住到新房里,其他三季都呆在祖屋。农村人,自由惯了,觉得新房密不透风,住着心里窝气。杨德水也不他们争,孝不如顺,只要俩老活得自在就行了。
这是杨德水发达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他家最扬眉吐气的一刻,五服之人的差不多都来了,坐了满满的八大桌。杨德水的爷爷有五个兄弟,父亲有四个兄弟,轮到他这一辈的,兄弟姐妹就有四十多人,年长的跟父亲差不多年纪,年小的,还在上初中。晚自己一辈的,也有五十多号人,许多杨德水都不认识。家里的饭菜准备得很充足,看来是早有安排。正准备开饭,村两委的八大员也来了,说是给他家拜年。大过年的,虽然是不请自来,杨德水还是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请大家一起吃饭。因为人多,干脆再开了一桌。村干部们也很懂事,没一个空手而来的,都带着年货。虽然大家都不再出海捕渔了,但近海还是捕的,有的自己家搞起了养殖,所以送的货货都是些干鱼干虾。这些东西,杨德水平日里收进来的就有很多,但他还是接收了,毕竟是乡亲们的心意嘛!
看着济济一堂的族人,杨德水好不开心,心想,幸亏当初建房的时候,圈了个大院子,要不都不知道往哪里站。家里的锅台根本施展不开,族里的妇女们都很贤慧,早早就把村里用来做红白喜事的大锅大铲都搬了过来,搭在院子的墙角下生火煮菜。那场面热闹是有余的,乌烟瘴气也是名不了的。农村人也不讲究那么多,袖子一抹,便坐下来海喝豪吃起来。
家里准备的都是些镇上买过来的土酒,烟也是一般的烟,二三块钱一包。杨德水觉得,既然大家都是冲自己而来的,那就得拔高个档次,可自己手头又没东西,便把妹子杨芸叫到里屋商量。杨芸说,这个不用你操心!原来,她回家的时候,塞满了一车屁股兜的礼品,都是些高档的烟酒。杨德水问,你哪来这么多东西?
杨芸说,还能哪里来,不都是别人看你的面子送的!
杨德水问,没人给你送红包吧?
杨芸说,你放心吧,我自有分寸的!
杨德水对这个妹子很放心,从小就不贪不占,有什么好吃的,非留着等他这个哥哥回来一起分享。便说,你也别想多了,哥只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