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龚育之和林涧青都表示同意。

    “不过,姚文元的文章对历史上的清官全盘否定,学术界似乎有些看法” 龚育之提出了他的看法,似乎对支持姚文元的文章有些想法。

    “去年《人民日报》发表的‘星宇’写的《论‘清官’》评价挺好,分析比较全面。” 林涧青说。

    “是啊,你还给我和陆定一同志推荐过。这个星宇是哪个单位的?”周扬问道。

    “人民大学的,是个笔名,集体写的。” 林涧青回答。

    “主笔是谁?”

    “戴逸。”

    “那就把他先借调过来。”周扬拍板定案。

    “第一篇由龚育之执笔,再把科学院的林甘泉c邢贲思和人民大学的戴逸借调过来,你们5个人,怎么样?”周扬征求龚育之和林涧青的意见。

    “行。”龚育之和林涧青二人表示同意。

    “再请《红旗》杂志的戚本禹写第二篇,批判吴晗的历史观。他对历史很有研究,写的《为革命研究历史》主席很赞赏。第三篇,约请《红旗》杂志的关锋写。”周扬接着说。

    “姚文元的文章中说《海瑞罢官》有政治影射,这个问题怎么写?很多人认为姚文元文章中联系现实政治中的‘单干风’c‘翻案风’过于牵强”龚育之又提出了新的忧虑。

    周扬若有所思的说:“要讲政治影射的话,最大的影射应该是罢官,那个时候罢了谁的官呢?这个影射,政治上就更严重了。不能这么写。不过,姚文元文章没有提这个问题,我们的文章也不去提这个问题。”

    “但是要写政治问题呀?” 林涧青提出。

    “能不能这样设想,影射不写得那么实,那么死,可以从一种社会思潮的反映,从这个角度来写,写得活泛些。” 龚育之建议。

    “那这种思潮的性质是什么呢?” 林涧青问。

    “当然是反社会主义了。”周扬回答。

    “你要从政治上批评吴晗反社会主义,可是他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著名的民主教授,建国后也是拥护社会主义的左派。说他反社会主义,怎么说呢?”林涧青又问。

    “列宁说过:‘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这本来要到的房间,按列宁的说法,就是自以为‘也是马克思主义’c‘也是社会主义’的房间;这走进了的另一个房间,按列宁的说法,就是‘资产阶级实质’的房间。这样,既肯定了吴晗的《海瑞罢官》是‘资产阶级’c‘反马克思主义’c‘反社会主义’的,又不否认他本来要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房间的主观动机。” 龚育之提议。

    “这样很好。”周扬十分赞同。接着,他又十分感慨地说道:“咱们这篇文章中还要批判田汉和孟超的错误,田汉是我少年时代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呀,孟超也是上海左联时代的人物。不仅是我,当时多少进步青年都很崇拜他们。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多么深刻和迅速,这些同志跟不上啦。”

    “这篇文章用什么笔名?”

    “用‘方遒’吧,诗词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遒’字不好认,还是用要求的‘求’吧。”

    “正好,咱们总在会议室讨论修改文章,影响他们在会议室打乒乓球,‘方求’,妨碍打乒乓球。”

    11月29日,《解放军报》抢先和《北京日报》同时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各自都加了“编者按”。

    《解放军报》根据罗瑞卿的指示,写了一篇540多字长篇按语。作为中央军委的机关报,这篇编者按语,将《海瑞罢官》定性为“反党c反社会主义c反思想的大毒草,大毒草必须进行批判。”又说:“《海瑞罢官》这个戏的出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