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章  第一部]

    第24节  第16回:急落实,中宣部调度安排  招成武,再问详情

    第16回:急落实,中宣部调度安排  招成武,再问详情

    再说北京这边,按照27日周恩来与彭真的电话约定,11月28日下午15时,周恩来c彭真和中宣部三位副部长周扬c许立群c姚溱以及一些报刊和北京市委的负责人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大厅。

    彭真一进来就问邓拓:“吴晗现在怎么样?”

    邓拓据实回答:“吴晗现在很紧张,这次批判有来头。”

    彭真大声说:“什么来头不来头,不用管,只问真理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周恩来面带笑容的说:“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矛盾和斗争,不能用谩骂和恐吓,鲁迅早就说过: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嘛。”

    邓拓说:“姚文元的文章就是这种谩骂和恐吓的典型。”

    周恩来望着邓拓说:“那你们为什么害怕他的文章不予转载呢?发表出来让大家鉴别嘛。赫鲁晓夫的报告和文章,我们指示全文照发,让人民评价。而正是赫鲁晓夫及其现在的新领导,却对我们的文章怕的要死,拼命封锁。这能挽救他的失败命运么?”

    中宣部副部长周扬说:“关键是写好编者按。”

    邓拓:“我担心这样一来,吴晗的压力会更大。”

    周恩来问:“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邓拓回答说:“很紧张,他很清楚姚文元文章的来头。”

    彭真把手中的茶杯“砰”地往桌上一放,激动得说:“又是来头来头!如果光靠来头过日子,那我们这些人还讨论什么?只听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好了!”

    周恩来注意到会场的情绪。他注视着大家,举起手说:“讨论就此结束。根据中央指示,明天各报刊都要转载姚文元同志的文章,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早就说过:同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行斗争,就会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起来。”

    周恩来望着彭真问:“你看会议是不是就到此结束? ”

    彭真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随后,他把《北京日报》和《前线》杂志社的负责人叫到身边说:“你们必须赶写几句按语,要写出水平来。你们一定要在历史唯物史观上下功夫。凡点到吴晗名字的时候,一律在后面加上‘同志’,这是分清敌我的大事。明白吗? ”

    大家点头同意。

    为了让北京主动些,大家又商定,11月29日《北京日报》先转载c30日《人民日报》转载c12月1日《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等其它报纸转载。

    从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回来后,中宣部负责全国学术批判工作的副部长周扬立即部署,安排中宣部科学处组织写批评吴晗的文章。他约了中宣部科学处的龚育之和林涧青到他家具体商议此事。

    周扬很清楚,在批判《海瑞罢官》的问题上,中宣部还欠着一笔帐呢: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时,提出要批《海瑞罢官》,中宣部几个部长没有理她;1964年指示将用来批判资产阶级权威的39个《文学艺术资料》发到党内县一级单位,其中就包括吴晗的《海瑞罢官》和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等人编写的《燕山夜话》等材料,中宣部还是一直没有动作,这次必须要动了。

    28日下午,在周扬家的客厅里,周扬对龚育之和林涧青说:“根据彭真同志的意见,我想组织三篇文章,一篇是批评《海瑞罢官》的,支持姚文元的文章;一篇是批评吴晗的历史观,一篇是批评吴晗的道德继承观,从学术角度展开讨论。你们看行吗?”周扬的考虑可谓是面面俱到,即紧跟了的思路,又兼顾了彭真的安排。

    “没有意见。”“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