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部]
第19节 第11回:风乍起,似吹皱一池春水 未知情,望神州风云莫辨
第11回:风乍起,似吹皱一池春水 未知情,望神州风云莫辨
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的第三天,1965年11月12日,上海的党报《解放日报》在第二版转载了这篇文章。也就在这天,再次离开北京,乘火车南下。
到了天津,向前来汇报工作的河北省委书记林铁c省长刘子厚简单询问了一下“四清”的情况,然后问道:“我最近有什么指示吗?”
林铁和刘子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刘子厚答道:“备战,备荒,为人民。”
显然不很满意,说:“为人民讲了多少年了吗。”又问:“你们看,搞‘四清’好,还是不搞‘四清’好?”
林铁回答:“显然是搞‘四清’好。”
不再问了。
接着,离开天津继续南下,经过济南c徐州c蚌埠c南京,17日到达上海。像往常一样,沿途都找当地党政军负责人谈话。大家所谈的,几乎还是集中在农业生产和粮食c备战和三线建设c领导方法c教育制度这些问题上。10月在北京讲的:“如果北京出修正主义,你们地方怎么办?是不是学蔡锷起义,打倒袁世凯?我是感到要出问题。”一路上都没有听到这方面的反应。19日到达杭州。
这几天,北京可是风生水起。
批判北京市的副市长,谁有那么大的胆子?如果批判吴晗真是的意见,不紧跟那是要犯错误的。即使是要批吴晗,为什么要批?批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清楚,执行起来,也是容易犯错误。
11月13日,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召集市委宣传部部长李琪c《北京日报》总编辑范瑾等人开会,研究是否转载姚文元批判吴晗《海瑞罢官》一文的“转载”问题。研究的结果是,先向《文汇报》了解情况,如果姚文元的文章是定的,《北京日报》就登,否则就不登。
但是,他们从《文汇报》那里没有获得任何消息。
邓拓决定还是请示正在外地开会的彭真。彭真指示仍然是:暂不转载,待他回京再定。
中央机关党报《人民日报》对姚文元的文章也十分关注。突然点名批判北京市的副市长,此事非同小可。《人民日报》社内部,不少人看出姚文元文章大有来头。副总编辑李庄看了姚文元文章后说:“迷迷糊糊感到要出什么大事了”。其他编辑也有这个感觉,觉得好像应该转载,又怕承担不起责任,于是,都来请示总编辑吴冷西。
对“是否转载姚文元文章”的请示,吴冷西答复说,他要请示中央。但他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去向请示,而是请示了当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兼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彭真。
这个“文化革命小组”,是1964年夏天由提议成立的。当时在那里开了一次会,有彭真c陆定一c康生和周扬c吴冷西参加。在批评中宣部和周扬同志之后说:
“我看,文化部要彻底整顿。陆定一c彭真c周扬,你们3个同志组成一个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指导全国的文化革命。由陆定一同志主持,任组长。”
陆定一赶紧说:“主席,我见事迟,不能当这个组长。”
笑着问:“那谁当组长呢? ”
陆定一建议:“我看,还是由彭真同志挂帅吧。”
彭真没有表示不同意见,说:“那也可以。”
过了一会,康生也谈到文化部的事情,立即说:“叫康生和吴冷西同志也参加小组工作。”
彭真在1964年7月7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汇报了的意见,于是决定由彭真c陆定一c康生c周扬c吴冷西组成“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彭真为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