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仿照雅典卫城建造了帕加马卫城,帕加马图书馆是希腊化世界仅次于亚历山大图书馆,据传藏书多达20万册。帕加马城内的宙斯祭坛建造于约公元前180年,呈U形结构,包括巨大的柱廊和浮雕墙,因规模宏大和艺术精湛而被誉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帕加马人发明的羊皮纸,后来成为罗马时代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书写材料,英文中“羊皮纸”(Parccomnt)一词即来源于帕加马。罗马人征服东地中海期间,帕加马王国曾经与罗马人结为盟友,反对希腊半岛的马其顿王国。阿塔罗斯王朝的末代国王阿塔罗斯三世去世前夕,由于没有子嗣,立下遗嘱,将帕加马王国赠予罗马人。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安纳托利亚西部,帕加马教会成为早期基督教的七大教会之一。
四、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一侧,地处山丘之上,毗邻马尔马拉海,扼守黑海的出海口,俯瞰色雷斯平原,宛若天造地设的要塞。君士坦丁堡jiāo通便利,贸易发达,城市的北侧是可供商船停泊的天然港湾,时人称之为金角湾。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相传系雅典附近的墨伽拉人拜占遵从神谕所建,故名。拜占庭建城之后,吞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的另一希腊移民城市卡尔西顿,城区囊括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此后数个世纪,拜占庭在希腊世界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知名度远远不及安纳托利亚西侧爱琴海沿岸的希腊移民城市士麦那、以弗所、米利都和帕加马。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下令扩建拜占庭城区,耗时5年之久。330年,君士坦丁移都拜占庭,并将拜占庭更名为新罗马,也称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此后千年间,君士坦丁堡以欧洲最大的城市著称于世,俨然成为基督教世界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东罗马帝国也因建都于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而被后人称作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拜占庭的古希腊人曾经以新月作为城市的徽记,其后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人的传统,新月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徽记和东正教的重要标志。
19世纪末位于伊斯坦布尔老城中心亲兵街的君士坦丁纪念柱,这个罗马纪念柱又名被烧之柱,由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下令修建于330年,用来纪念拜占庭改名新罗马 君士坦丁堡横跨欧亚两洲,可谓举世无双的世界名城。根据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记载,君士坦丁时代扩建后的君士坦丁堡仿照罗马的格局和风格,皇室宫殿、贵族宅邸、教堂、剧院、竞技场、浴池、廊柱鳞次栉比,高架水渠将淡水从30公里外的色雷斯平原引入城中,城区面积超过拜占庭旧城数十倍。
君士坦丁堡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的皇宫坐落于城内山丘之上,南临马尔马拉海,包括拉马尼奥尔宫、达夫纳宫和沙尔克宫,由拱廊连接,皇家花园点缀于宫殿之间。毗邻皇宫的君士坦丁堡大竞技场也称赛马场,始建于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时代,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期间仿照罗马大竞技场予以扩建,作为举行竞技和集会庆典的场所,据称可以容纳观众10万人。君士坦丁一世曾经下令将德尔菲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也称蛇柱)移入大竞技场的中央,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则将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建造的花岗岩方尖碑从埃及南部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移入大竞技场的赛道内侧。圣索菲亚教堂作为君士坦丁堡的标志xìng建筑,始建于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期间,最初系供奉古希腊智慧之神索菲亚,查士丁尼一世(J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