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并没有随着白银供应的增加而上涨,用更常用的铜币衡量,物价和工资根本没有上涨。随着白银变得越来越多,它相对于铜的价值下降了,在17世纪逐渐取代了铜,成为jiāo换媒介。再者,由于铜被用来制造铜pào,对铜的需求增加了。另外,哈比布强调,白银的流入也使它与黄金的比价下跌了。卢比的价值相对于白银和黄金确实下跌了,相对于铜的价值先是上升,后来也下跌了。‘农产品价格与白银价格的早期趋势显然是一致的”(Habib1963a:89)。
这种论证和分析进一步动摇了印度曾发生通货膨胀的说法,因为物价更多地反映了白银作为一种商品(用黄金和铜的通货来衡量的商品)的贬值,而不是反映了所有商品的普遍的因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上涨。因此,普拉卡什(1995:13)指出:“过去20年的大量研究成果……一致否定了物价普遍上涨的可能xìng。”勒内·巴lún德斯(1997)关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研究也表明,印度没有出现普遍的因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或工资上涨。桑贾伊·苏布拉马尼亚姆(1994)对贵金属价格作了最系统的研究。他考察了以往的论著和资料,尤其是有关孟加拉、苏拉特、默苏利柏德姆和阿格拉等地的论著和资料。他也得出结论说:
总的来看,印度的资料显示,物价上涨至多是个别现象,仅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商品。……价格革命的论断还不能得到证实。……经验资料不能支持这种假设。……实际上……有一种下降趋势。
另外,苏布拉马尼亚姆也考察了有关奥斯曼帝国的类似争论,并得出同样的结论。他的结论吸收了戈德斯通(1991a)的观点:人口增长推动物价上涨。戈德斯通在另一篇文章中(1991b)也认为,通货膨胀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除了17世纪中期外,中国实际上没有通货膨胀。其理由是,产出和流通速度的增长吸收了货币供应的增长。他还怀疑,由于欧洲存在着用银制器皿夸富的消费,因此可能有大量的白银被囤积,至少是被封存起来。当然,他也把通货膨胀归因于人口增长。(我们在第5章还会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