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中医医理
众所周知,华夏国的历史有着上下五千年之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传承。它的第一部医药撼世之作,就是《黄帝内经》。而更远的是一部口口相传的就是神农百草经。
但是不幸的是,由于时代的变革,经历历代的劫难,已经没有了原著的版本。这是人类的一大憾事。
幸运的是,始于华夏奴隶制时代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免于封建时代第一王朝焚书坑儒的极具悲惨的命运,而幸存保留下来。这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熟悉西医的人要想弄明白中医的医学原理,就要弄明白中医的由来,以及它演变的历史。就如同你们熟悉西医的历史沿革一样。
华夏的中医也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变革,它上溯有文献记载,则是起源于神农尝百草。神农的本意是寻找人类可驯化种植,使用的禾本植物,以供日益增加的人口食用。
他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动物恢复伤病的本能,那就是动物都有本能知道什么样的植物,可以恢复自己所受到的什么样的伤害。这就形成了药用植物。
由此形成首部《神农百草经》,书中记录了神农氏遍尝的几百种的植物块c根c茎c叶的食用c药用作用。
而形成初步的医疗系统理论。而进一步的形成,则是在几千年之后的奴隶制初期,第一个黄帝。产生第一部有关医疗详论的书籍《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最大贡献,就是辩证地对待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人类的养生方面,提出极为系统的理论。
毕竟那个时代的治疗技术,由于治疗工具的限制,还是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直到公元前的华夏春秋战国时代,有着一段相对平静的和平发展时期。那时候华夏大地出现百家争鸣,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
首先是由周文王被囚时代苦心创立《周易》理论,即后世所说的《易经》。不过《易经》只是《周易》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期百家争鸣时代,衍化而成的《连山经》《归藏经》《易经》三部经书中,其中的一部。其他的两部经书,不幸已经再也没见到有关的文字记载。这又是人类的一大缺憾。
而《易经》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皆因为它的内容涵盖了文韬武略,治国之根本初探,为各自割据的统治者所欣赏。故此保留下来。并且还一以此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有了极大的丰富c发展。
其后,又有大批的学者继续发挥c总结。由此创立的各个学派。先秦诸子百家中,儒c道c墨c法c阴阳c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循。
最典型的就是以孔c孟为代表的入世派,被后人称为儒家学说。
而以老子c庄子为代表的是出世派,也就是被后人称为的道家学说。也由此学说创立道教文化。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
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更趋向于养生之道。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老子说:“上善苦水”(八章),孔子以山自比,老子以水自比,生动地表现了仁者与智者之异。
山的形象巍峨雄壮,草木兽虫以之生,风雷以之出,仁慈而伟大。水的形象柔顺而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绵绵不绝而攻坚强考莫之能胜,谦虚而深沉。
山岭育养生物,静中有动,水势任其自流动中有静。孔子乐山老子乐水,孔子好静(化人以德不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