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教师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而且人一之,己十之;人十乏,己百之;人百之,己千之。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行政的管理,我会在新课程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把握好学校的定位,釆取目标导向的办法,把教职工的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目标体系之中,形成教师自我约束c自觉调整c自我发展的,生动活泼c积极向上c人人争夺名次的良好局面。
我会和教师一起讨论问题,在发展学校的同时,发展教师。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段话:“为命,裨谌草创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意大利的迪亚纳学校原本是一所三流学校,三流的学生,三流的教师,校长瑞吉欧十年间,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讨论,校长c教师共同讨论每天的教学得失,明天的课怎样教得最好等,将传统的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结果产生了一个理论体系,“瑞吉欧教育理论体系”,创造了世界教育奇迹。我认为,缺少教师参与讨论的学校,肯定不是一个自由c民主的学校,教师教育与校本教研肯定很难搞起来,每个教师的思想只能囿于单个人封闭的圈子里,缺少先进思想理念的交流与共享,工作很难有起色。
我会用心去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和教师一起用最好的方法教育之。
一所学校的校长如果没有建立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档案,不知道全体学生的兴趣,不与老师c学生父母共同为了孩子的兴趣而去教育,这所学校的学生肯定不会有大的发展。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发现他熟知学生的兴趣,读马卡连科你也給发现他熟知学生的兴趣。当代许多教育家都指“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话乍一听,不是吹牛也至少是夸大,其实,仔细一想,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总有他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只要教师为其兴趣或特长的发展设计好思路,在教育教学中按照最具针对性的思路走下去,那就一定不会有掉队的孩子。
我会用我的全部能量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c信息化。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沿用一个观点,办好一所学校贵在有“大师”也,而非有大楼也,中国西南联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认为,时代发展了,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大师和大楼不是一有一无的问题,而是孰重孰轻的问题c谁先谁后的问题c取谁舍谁的问题。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看法是:教师发展学校,“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是天经地义的,不但要坚信,坚持c坚定不移,而且要发扬光大。但是,有了大师,还要建大楼,即进行现代化c信息化建设,好马配好鞍,才能英姿飒爽,一跃千里。
我会利用我的智慧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人,所以,学校的主流思想永远是以人为本。学校要关心每一个人,爱护每一个人,视学校为自家,视老师为挚友,视学生为己出,让他们不仅有强烈的工作欲c求知欲,而且还能感受到人间真情c相互之间的温暖和学校集体中充满感动与激情的田队精神。
学校是具有崇高精神和深厚文化的地方,博学为师,洁身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既教书又育人,要让学生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千万不可以重智轻德,办没有灵魂的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窗口,是学校个性和特色的反应。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不仅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上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与知识的力量,而且,在校园里,在各个视觉c听觉能达到的地方,都能看到c听到c感受到学校教育的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力与促进力。
我会在发展学校的同时,发展自己,使我成长为一个理想的校长。
我会认真学习,向书本c向同行c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