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就可以表达得清清楚楚。超过此时间所说的话,很可能就是废话了!
说话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听众有良好的感受。世界上没有任何事会比内容贫瘠的话,更令人觉得无聊的了。因此与其多说废话,倒不如将说话的内容,精简在三分钟以内说完,反而容易让听众接受,并且听众还会对讲演者产生“此人头脑不错”的印象。
4凡事考虑周到,想到最坏的结果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定有一位汽车推销员,他每月销售业绩是三十部汽车,但本月份他只销售了十部汽车。如果,事先他已向上司报告说:“这个月由于其他车厂推出新型车,因此预测自己本月份只能卖出四五部汽车。”如今卖出了十部汽车的这一事实,看起来就不再是一项缺憾而是一项突破了。但若他事先向上司表示“虽然这个月份其他车厂推出了新型车,但我至少可以卖出十四五部汽车”,则售出十部汽车的这项事实,就会被认为是一项“失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本书第二章所讲过的“欲扬先抑”定律的潜在内涵。
5平常说话时偶尔加入一两个专业名词,可以使人感觉你有深度
当我们坐在车上或咖啡厅里,听到旁边有人说外国话或专业名词时,我们的目光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注视他们。
这种现象就是记忆心理学上所谓的“凝离效果”。例如若将一个特殊符号放在一大堆数字当中,则这个特别符号一定会特别醒目,这就是所谓的“凝离效果”。
所以当你追求女朋友的时候,如果常在谈话中加入一些外语,对方往往会觉得你很有学问。一旦感觉某人有学问,对于这个人谈话的内容就会格外注意。
反过来说,若总用这种方法,则不但“凝离效果”会越来越淡,并且反倒会使对方感觉谈话的人肤浅甚至卖弄!如此不但达不到表现自己有学问的目的,反而会给对方留下坏印象。因此,卖弄深度也得适可而止。
6若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可以尝试以名言或谚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时我们想拒绝一件事,往往会由于某些因素,使我们无法很干脆地拒绝,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又树立了另一个敌人!
此时我们就必须找借口来拒绝了。但若所找的借口又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时,虽然对方因此接受了我们的拒绝,但另一方面他同时也会感觉到直接被人拒绝的愤怒。
那么如何才能既不伤感情又达到拒绝的目的呢?通常,若要真正地做到两全其美,是相当困难的。这里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那就是翻一翻历史,找一找历史名人们说过的话,是否有适合自己目前处境的名言。若有,则我们可借该名人的话,向对方表达自己想表示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用“孔子曾说”的方式来表达(暗示)自己目前的心境。这样一来,对方的感受往往也不会再那么强烈,而我们想拒绝的目的就达到了。
此外,引用名言或谚语,往往也可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威光暗示”效果。
7叙述数字时若能将个位数也表示清楚,可以提高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
试想,如果我们听到对方把小数点以下的数字,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我们有什么感觉?是否会认为对方的记忆力惊人?通常有些人之所以被尊为“超人”,就是因为他们肯下功夫,将小数点后的数字都记起来的缘故。
其实牢记数字,往往还能让听讲的人产生信赖感。例如有一位杂货店的老板到银行申请贷款时,他要求银行借他91万元。银行的经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何不干脆借100万元。这位老板很坚决地表示,他贷款的金额经过他仔细计算,确实只须借91万元,因此他只要借91万元即可。银行经理听到后觉得他非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