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在事前就可以预测到结果,其实他们未必可以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准确地做出预测,这就是后视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后炮”。在你的周围,常会出现这样的人,他们自得地跟你炫耀自己如何料事如神:“其实我早就料到最近一段时间某某公司的股票会大涨”c“某某刚刚谈恋爱的时候,我就知道那段感情长不了”c“房价的上涨趋势全在我的预料之内”当然,你也可能在不自觉地状况下,“事后诸葛亮”般炫耀自己的预知。
当产生后视偏见后,对人们认知世界c获取经验c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其一c如果一个人认为很多事件的结果都在自己预料之内,他便不会从中吸取经验,比如,当一个所投资的股票出现暴跌后,如果他认为自己当初已经预知到这个结果,只是因为反应迟钝而没有出手手里的股票,他便不会仔细分析自己投资失误的真正原因所在;
其二c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预知能力产生崇拜,甚至认为可以提前预测出他人的行为,这样便很难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举个例子,一天,你的朋友很沮丧地向你倾诉,告诉你对方遭遇了裁员危机,很可能将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如果你过于高看自己的预知能力,不屑对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你们公司很难度过金融危机,当初你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不妥。”面对这种说辞,很可能的结果是,你的朋友再也不对你真心相对,因为你在炫耀自己的预知时,也无形中侮辱了对方的眼光。
当然,更恶劣事实是,其实你往往没有自己所想像地那么有先见之明,这不过是一种认知偏见罢了。一个改变后视偏见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时,当一些重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在你不知道事情结果的情况下,将你的判断写下来,并阐述你判断的缘由所在。因为你的记忆常常会欺骗你,在你在没有文本证据的情况下回忆事实时,你只会记起那些与事情的结果相符合的证据,那些不相符的证据则被你自动略过了。
为什么无辜的人总会成为“出气筒”
有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他气愤难耐地回家后,正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不由得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感到非常委屈,就用身边的猫泄愤,狠狠地踢了一下猫。于是,猫逃到了街上,恰巧一辆卡车开了过来,司机赶紧避让,结果撞伤了路边的孩子。这便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形象地说明了坏情绪地互动感染,指出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逐级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恶劣情绪的牺牲品。
发生“踢猫效应”时,人们一般都会选择身边的亲密的人为发泄对象,因为这些人不太倾向于把恶劣情绪“转赠”于你,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对你的发火无动于衷,其实,虽然他们采取了默默承受的态度,但是他们对你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却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这种不良人际互动自然会导致人际的疏离感c冷漠感,从而对你的心理造成潜在的伤害。
此外,“踢猫效应”也启示我们,有时候我们认为他人与我们所期望的行为相差甚远时,其实并不是因为对方的行为真的如你想象地那么让人难以接受,而是因为我们自身已经蓄积了恶劣的情绪,这种情绪无处发泄,导致我们不自觉地将其他人视为了泄愤对象。人们常会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如果对某一天的职场生活非常满意,回到家后,便会觉得恋人非常体贴;而如果恰好某一天你被老板炒了鱿鱼,回到家后,恋人温暖的笑意也会被视为一种嘲笑,甚至悲观地认为恋人早已认为自己是个十足的笨蛋。
不可避免地,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客观事实是人们无法控制的一种存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