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冲出末路乡村
第22节第二十二章乱起
后来,刘学林带着俩孩,又去拾过两次荒。第一回,不管啥吧能将三条布袋塞满。第二回,勉强填了两布袋。第三回,光忙着跑路了,到处找找,有的人走不动,就坐下歇歇,一歇,没见再起来,毙在河滩上,不算稀罕。
你想,好多人大早起,连口热水也没有,老远跑来,急着找吃食,装在袋里,好糊弄全家人肚皮。野菜,怕是绝种了,眼瞪酸了,毫毛未见。后来,见到大雁屎,饿疯了的人,也抢;老鼠窝,舍命地挖,刨出它的仓粮,不管有没有鼠疫后来,有力气的人,干脆自己不找了,专找袋里有东西的抢你抢,我强抢偌大的沙滩上,倒地的人,比可挖野菜多实在饿急的人,逮住死人,咬几口
乱了,乱了,饿急的人,变成两眼发绿的动物了
刘学林不敢和孩去了,怕有去无回!
村里的官仙庙c西大庙c孙孙庙c赤脚大仙庙,一直红火,势头并未因缺吃食稍稍减弱。烧香拜佛磕头祈求请愿许愿落空,人流趟趟不断。
肚里没吃的,看不见的虫害反而盛行起来,村里害病人,日渐增多。开始,还有人家去行医那里瞧,抓服药吃,不见管用;再后来,吃饭还没钱,哪有闲钱扔给行医哩?药不吃,病接着害,大人害,不好,小孩害,小孩不好,全家害,一家不好,邻居害,一传十,十传百,村里害病空前多了!
刘学林呆在家里,不敢出门。约束孩子婆子,不能出门。好在家里有井,有吃的,不出门就不出门吧。刘学林还照他叔嘱咐,用白灰绕院子隔两天撒一圈,茅厕里茅道,也撒。
他爹感到伤心,到老了,这灾跟着也老多老多,就该哩?这大清没了,日子反不见好哩?老汉吧嗒吧嗒,也没有吧嗒明白。和孩扯,孩劝说他,咱家要吃有吃,要穿有穿,地也多了,咋不好哩?
他爹说,光咱好,不中哩。村里添到三千多口人,容易哩?前后用了好多年。这二年地,村里死了多少口?打死,饿死,这回病死多少?老天知道。天要收人,他看不惯。可你咋不长眼,专收穷人命哩?长吁短叹,流泪不止。刘学林怕爹寻思不开,有个好歹,毕竟七十岁的人了。
他爹说,“孩,别担忧我。我不过替别人伤心。大理,我还是心里明白哩。不会有事。该哭,得哭出来,不然,要憋出病哩。你忙你的。”
俩孩倒是安心家里。二孩能坐稳,读书,练字,有板有眼,半天不出屋门。大孩,不知屁股上有刺,还是凳子上有钉,一会儿茅厕哩,停一会饿了哩,再一会抱小孩哩,没见个安生。看他爹进屋,赶紧端坐。
他爹瞧了几页书,眼酸,错开书发现大孩呆坐,“咳”了声,大孩吓了一跳。“爹,你叫我?”
“叫你?还想打你哩。”
“咋啦爹?”
“好你个小子!看看你弟。这一会功夫,做了多少事。你呢?呆呆地,像个做哥的样?”啪,大孩屁股火烧火燎,人从凳子上飞扑出去,咣当,砸在缸沿上。
爷和娘,闻声挤到门口,“啊呀,咋啦?他爹,你大孩咋啦?”
爷看清楚了,转身就走,不理媳妇问话。
“这孩子,心性浮躁,坐半天读不进书,不给个记性,还不知道随后咋样哩!”
刘文扑通跪下,“娘,怨我,您别生气!”又起身扑通跪到爹跟前,“爹,您打吧。孩愿改。”
“愿改就还是咱刘家的种。怕你口应心不应哩?”
“爹,咋着您信?”
“路遥知马力。”
“中。您看着。”刘文搀扶爹坐下,又去扶娘,娘摸摸他头,抹泪出去了。
刘文坐那,拿书发声读起来。刘武过来坐,出声随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