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又步入了古典诗词理论研究的道路。我对于创作、教学和科研本来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何况我还经历了诸多忧患。首先是为了教学与科研的工作,而荒疏了诗词的创作,又为了繁重的教学工作,而没能专心致力于科研。

    在创作的道路上,我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也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学者,那是因为我在这两条道路上,都没有做出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教学的道路上,虽然我也未必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但我却确确实实为教学工作,投入了我大部分的生命。

    说到讲课,我跟别人讲的也不一样。别人讲诗是注重知识、背景,我是对于文字里面所传达的生命比较重视,而不是那些现实的、外在的东西。当然现实的、外在的东西不是不重要,可是我的注意力不在那边。我的字也写得不好,我觉得文字只是一个符号,是外表,而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的字写得很潦草,我不肯花时间一笔一画地去写。我也曾经想要改善一下我自己,去年暑假我在温哥华下决心写写书法,我写书法的时候,是一笔一画地好好写。可是我一写起文章来,就挡不住了,一下就写得很快了。

    我讲课从来不写稿子,你把稿子写出来了,到课堂上一念,什么都死了。虽然温、韦、冯、李这几家的词我常讲,但我每次讲的时候,也都有新鲜的感觉。从这些词人的作品我所发挥出来的是活的、有生命的东西。我真的觉得,什么东西你一写下来,到时候一念,它就没有一个再成长的过程了。我在讲的时候,我不写出来,虽然这些东西以前也讲过,可是到时候它还是在现场新鲜捧出来的,我当时也在感动之中,所以才能带同学们去感动。

    我这个人天生对现实的东西不大注意,这可能是一种缺陷。我看过林海音的书,她在北京只住了短短的几年,可是她把北京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都写得栩栩如生。我在北京生长了二十几年,那些街道我也都走过,可是好像我什么都没有看到,而林海音看到那么多东西,所以我就觉得我对现实的东西感觉不那么敏锐。我所感觉敏锐的是诗歌里面的东西,诗歌里面的每一个字那种非常微妙的作用我都能感觉到。还不止是诗歌里文字,是诗歌透过文字所表现的生命里面的感受。我常常关在我那个小研究室里面,人家都觉得很闷很无聊。而我由于对于诗歌的喜爱,只要打开书本,书本里所反映的古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格一下子真的都活起来了,我就可以沉没其中,真是自得其乐。

    我现在每天做的事情都是与诗词有关系的,不管是讲课、看书还是写稿子,都是与诗词有关的。诗词真的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我在想,等我老得跑不动了,就留在大陆养老。我的小女儿说温哥华医疗保健、设备都很好,生活环境也好,应该留在温哥华养老。可是我觉得,留在那里,没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留在这里,有很多喜欢诗词的学生,我们之间有很多共鸣和感应。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我还可以跟学生在一起,整理我那上千盘的讲课录音。这里有跟随我三十年的学生。三十年的师生保持联系,这天下还有很多;可是三十年来,我每次讲课,这些学生居然还都来听,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我常常问她们,我讲的你们都听过了,可是怎么还来听呀?一般来说,教书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我这铁打的营盘还有铁打的兵!

    我在多年前所编写的《诗馨篇》一书的序言里说过:“在中国的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我们一定要有青少年的不断加入,“来一同沐泳和享受这条活泼的生命之流”,“才能使这条生命之流永不枯竭”。一个人的生命总有走完的一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命脉,要依靠年轻一代继续传承。

    近年来,常常有人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